✍ 撰文 | 楊健良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審評 | 江文全副處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牧處 |
寵物一直都是陪伴人類的好朋友,在與毛小孩相處的過程之中,默默地帶給人類許多心理與生理上的益處,每當回到家時,熱情的毛小孩朝你飛奔而來,或是你會總迫不及待地撲向心愛的毛小孩,這一幕幕溫馨的畫面,相信是許多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毛小孩的陪伴之下,不僅在心靈上可獲得撫慰與心情的寄託,甚至連一些心理與生理上的狀況,都能得到改善或治療[1]。
「媽咪,我想養狗可以嗎?!」,這是小孩成長過程之中,家長們時常可以聽到的懇求。曾幾何時,這句話已變成長輩對已離巢兒女所說的話:「女兒啊!你家裡的狗狗,找些時間帶回來,陪我玩玩吧!!」
根據研究指出,飼養寵物(毛小孩)對於長者來說,除了可在心情上增加快樂感受之外,更有助於長輩們的社交活動,同時亦有研究顯示,飼養寵物可減緩失智[2]。
看到可愛的貓、狗等寵物總不自覺地讓我們有了好心情。在台灣,平均每10人之中,就有7人曾有飼養寵物的經驗,根據「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於2022年4月的統計數據,數據中指出全台貓、狗認養登記數量達208萬隻(狗:136萬、貓:72萬),顯見飼養寵物的人口已日益增多。
近期另一份英國的一項研究也證實,飼養寵物除了能「保持心理健康」與「減少孤獨感」之外,在因疫情而封城的地區,寵物也就此成為民眾在封城期間心理上的支柱。
《科學X日報》(MedicalXpress)報導之中指出:在「英國約克大學」和「林肯大學」共同的研究[3]之中發現,飼養寵物能「減少孤獨感」以及「保持更好的心理健康」。
此份研究的參與者認為,在因疫情而封城的期間內,寵物自然而然地成為民眾心理上的支柱,有超過9成的受訪者指出,寵物幫助他們渡過了最難熬的封城期,更有9成6的受訪者說,在封城期間,寵物幫他們保持身心上的健康與活躍[4]。
🟦 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養寵物」對身心靈有著正面的影響
一隻寵物伴侶的出現,足以改變一整個家的氛圍,目前已有諸多的研究證實,「養寵物」對身心靈有著正面的影響,如果家裡的長輩絲毫不想外出運動或與外界社交,總窩在家裡的沙發,緊盯著電視,此時,或許幫長輩找一隻速配的寵物,讓寵物陪伴長輩,會是一個讓生活更佳豐富的絕佳方式。
🟦 除了陪伴,還能促進社交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統計數據[5],顯示毛小孩已於家庭結構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很多民眾認為養貓、養狗是年輕的人專利,實際上有非常多長輩在孩子離家後,也會飼養寵物作為陪伴[2]。
「英國利物浦大學」研究團隊過去曾經對26位狗主人進行了研究,研究之中包含了個人的訪談、瞭解主人遛狗的經驗以及動機,結果發現:「飼主遛狗主要是為了寵物的健康,但同時遛狗因此增加飼主心理的快樂、健康以及社交能力」。
🟦 遛狗散步,間接達運動效果
2017年8月刊登在「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期刊」,研究[6]顯示,養狗的飼主,在體能表現上,通常會較為活躍,飼主為了保持寵物的健康,每一次的遛狗,飼主至少都會快走30分鐘,此舉也間接讓飼主達到每周150分鐘的運動目標,大幅度的提升身體活動量與水平。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台灣已進入「少子化社會」,再加上經濟壓力漸增,許多孩子因工作離家,讓長輩獨自在家,藉由讓長輩們飼養毛小孩,可藉此「降低寂寞感」。
根據上述研究,養狗還可逼長輩按時的運動,一般長輩因為孩子不在家,有時可能想可以多睡一點,結果一整天就這樣過去了;如果家裡有寵物,則毛小孩早上會吵主人,讓長輩以半強迫的方式,帶牠們外出上廁所,這樣也能幫助長輩在生活上得以更佳的規律。
🟦 飼養毛小孩,主人死亡風險低33%、增強免疫、降低心臟病機率
「科學報告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於2017年發表了一篇瑞典的研究[7],此研究針對340萬名年齡為40歲到80歲的瑞典人進行研究調查,研究發現「獨居者」如果飼養寵物,與沒有飼養寵物的人相較「死亡風險降低33%、心血管疾病減少約36%,降低心臟病發作機率約11%」,此研究也指出「因飼養寵物而帶進家中的灰塵,可以刺激體內菌叢,反而會讓飼主更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飼養寵物並不僅限於養狗,犬類的精力較為旺盛,加上狗有散步的需求,亦可幫助長輩踏出家門,與外界多接觸;而飼養其他種類的寵物,例如貓、鳥、魚,或種樹,則各有其「療癒能力」。
🟦 陪伴病友,延緩失智發生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黃國晉副院長說,北護分院引進寵物治療多年,定時請狗主人帶著自己的狗狗,至醫院撫慰病友的心靈,對於「自閉症」、「過動症孩童」以及「安寧病房的病友們」,寵物是極其重要的心靈慰藉,狗狗那天然萌的表情,總能在頓時間讓病友們豁然開朗。
另外,在過去曾有研究指出,藉由寵物來陪伴失智症患者,可穩定患者的情緒,也能改善其社交能力,增加腦部快樂的氛圍,更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部立桃園醫院」在2015年時引進寵物治療,讓毛小孩陪伴失智症患者,藉由讓患者幫毛小孩梳毛、摸頭,對毛小孩進行簡單的命令,或拉著毛小孩走一段路等,得以幫助刺激患者[2]。顯見寵物的療癒能力不只能幫助長輩的身心靈,對於病友們的幫助也很大。
🟦 「寵物效應」:與寵伴一起營造良好關係
許多研究指出,養寵物有助於促進身心健康,在一項大型研究中證實養寵物能為憂鬱症、焦慮症、精神官能症等患者提供一種深刻的「本體安全感(ontological security)」,也就是感受到生命的穩定性、持續性和意義。
另外「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調查也指出,養狗能避免焦慮,並與較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有關,研究者說明「寵物所提供的接受不帶有價值評斷、牠們給予無條件的愛與支持,這通常無法從家人或其他社會關係中獲得」
美國心理健康協會(Mental Health America)指出:「寵物效應,也被稱為人與動物的關係,是一種人與動物之間互惠互利的關係,對雙方的健康和福祉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任何飼主都會告訴你,和寵物一起生活是有好處的,包括了持續的陪伴、愛和感情」
人類動物關係研究所(Human Animal Bond Research Institute)在2016年的調查發現,參與研究的飼主中,有近75%的人表示:「寵物毛茸茸的外表、以及對主人無條件的愛等優點,對於家人的心理健康有所改善。」
其他研究證實將寵物運用在治療上時,對特殊的病患則有顯著的效果。在生理上一個人和寵物產生互動時,如在對寵物說話和輕撫著寵物時,血壓會顯著的降低。
從「寵物治療對失智老人運用效果」的研究之中,研究者發現當失智老人與小狗接觸時,小狗可以提供多樣的感覺刺激以及增加失智老人的社會行為。使失智老人的自我概念、精神穩定、生活滿意度、社交能力、個人整潔、社會心理功能、情緒…等,都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改變。
寵物帶給病患「生活的動機」、「運動上的刺激」、「打破冷漠」、「帶來歡笑」,以及做為和病患「溝通的催化劑」,是一種目標導向的介入,更是專業人員的一種治療工具[8]。
🟦 研究表明:飼養一隻狗陪伴在身邊,早死風險降低 24%
「美國心臟協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你患有心臟病或曾經中風,飼養一隻狗陪伴在身邊,會讓你的早死風險降低 24%;一份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出版的《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期刊的研究[9],研究數據中,約 18.2 萬人罹患心臟病,其中 6% 的患者有養狗;約15.5 萬人罹患缺血性中風,其中 5% 的患者有養狗。
與沒飼養狗的患者相比較,研究人員發現:養狗的人若曾心臟病發作,在接受治療返家後的幾年內死亡風險降低 33%,與伴侶或孩子一起生活者則降低 15%;曾經中風的患者在接受治療返家後,死亡風險比其他患者低 27%。
此外,另一組研究人員還審查另外 10 項獨立研究進行綜合薈萃分析,這份研究同樣發表在《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期刊,研究人員發現與未養狗的人相比,養狗人士的全因死亡率降低了 24%、心臟病發作後死亡率降低 65%、心血管相關疾病死亡率則是降低了 31%。
研究表明,養狗確實能從旁幫助患者「延長」壽命,雖然這項分析未考慮其他因素,比如養狗可能伴隨其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帶狗出門散步順便運動)等,但至少我們看到了養狗帶來十分正面的效益 [10]。
🟦 養寵物到底是好是壞?研究證實:可以使人更長壽
目前已有許多證據證明「養寵物可以改善人類整體的健康狀態」,例如,撫摸寵物可以降低主人的心跳率(以及寵物的心跳率),使人體處於放鬆、呈現壓力較小的狀態。
此外,來自德國和澳洲(樣本量:10,000)的證據表明[11],寵物飼主去看醫生的次數會比沒養寵物的人還少 ; 中國的寵物飼主睡眠品質會比沒養寵物的人更安穩[12]。今年10月初,「美國心臟協會」報導說,養狗的人若是罹患「心臟病」或「中風」,其存活機率相較於沒養狗的人來的高[13]。
據一項刊載於BMC Public Health上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14],65歲以上的老人在養狗後「每天則會多走2760步,約23分鐘,且都是以中等速度在行走,久坐的機會也因此大幅度的減少」。
藉著要照顧狗狗生活、又要遛狗散步,這些都可讓長輩身心更佳健康。公佈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研究[15],該研究用了12年時間,觀察了340萬名年齡介於40到80歲的瑞典人。
結果顯示,「有養狗」且「獨居」的人,會比「沒養狗」的「獨居」者,「死亡風險」減少33%,「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36%,「心臟病發機率」則是低了11%。
🟦 貓的平均壽命為15年,狗的平均壽命為12年
寵物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是我們的玩伴,更是我們的精神依靠,一些家庭中,寵物的地位更是超越了某些家庭成員。如果自己養的寵物可以一直陪著自己無疑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狗和貓的新陳代謝率比人類高,這意味著牠們衰老得會更快。狗的平均壽命為12年,而貓的平均壽命為15年,比狗稍稍長一些。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少子化問題嚴重,但全台貓、狗新增登記數量於2020年1到9月已超過16萬隻,正式超越新生兒登記數量。
現代人傾向於「不結婚」以及「不生育」,許多人不婚比率愈來愈高,愈來愈多人以「養寵物」取代「結婚生子」。在台灣犬貓隻數也因此同步上升,貓狗變成人類最親密的夥伴,寵物在生活的角色,已取代了過去「孩子」與「另一半」的角色,「毛小孩」逐漸成為家庭重要的成員之一 [16]。
✅ 審評意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牧處 江文全副處長表示 : 隨著社會少子化、單身、老齡化,新科技的發展和普遍運用,人與人的關係愈來愈疏離,飼養寵物成為國人排解寂寞及緩壓的方式之一,也是重要的情感依託及家庭成員。 「你的一部分,卻是它的一生」,家人是不會遺棄的。飼養前考慮清楚,養它、善待它、不要棄養,作個善盡責任的好飼主。 |
🔖 參考文獻:
[1] (喀報CastNet)「寵物陪伴 治癒你的身心靈」
[2] (元氣網)「科學期刊研究:飼養毛小孩 主人死亡風險低33%」
[3] Ratschen E, Shoesmith E, Shahab L, et al. Human-animal relationships and interac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lockdown phase in the UK: Investigating links with mental health and loneliness. PLoS One. 2020;15(9):e0239397. Published 2020 Sep 25. doi:10.1371/journal.pone.0239397
[4] (自由時報健康網)毛小孩帶來好心情 英研究:寵物成封城期間心理支柱
[5]農委會的【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
[6] Westgarth, C.; Christley, R.M.; Marvin, G.; Perkins, E. I Walk My Dog Because It Makes Me Happy: A Qualitative Study to Understand Why Dogs Motivate Walking and Improved Health.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7, 14, 936.
[7] Mubanga, M., Byberg, L., Nowak, C. et al. Dog ownership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 –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Sci Rep 7, 15821 (2017).
[8]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寵物陪伴,讓長輩好開心」
[9]Mubanga M, Byberg L, Egenvall A, Ingelsson E, Fall T. Dog Ownership and Survival After a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 A Register-Based Prospective Study.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2019 Oct;12(10):e005342. doi: 10.1161/CIRCOUTCOMES.118.005342. Epub 2019 Oct 8. PMID: 31592725.
[10] (科技新報)「養狗可以讓你更長壽,研究表明:早死風險降低 24%」
[11]Headey, Bruce; Grabka, Markus M. (2007) : Pets and Human Health in Germany and Australia: National Longitudinal Result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ISSN 0303-8300,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Vol. 80, pp. 297-311.
[12]Headey, B., Na, F. & Zheng, R. Pet Dogs Benefit Owners’ Health: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 Soc Indic Res 87, 481–493 (2008).
[13] (Yahoo新聞)養寵物到底是好還是壞?:https://bit.ly/3ONYLRK
[14]Dall, P.M., Ellis, S.L.H., Ellis, B.M. et al. The influence of dog ownership on objective measures of free-liv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longitudinal case-controlled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17, 496 (2017).
[15]Mubanga, M., Byberg, L., Nowak, C. et al. Dog ownership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 –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Sci Rep 7, 15821 (2017).
[16] (Yahoo新聞)「驚!!犬貓數量正式超越新生兒!養寵物陪伴老年生活」
精選圖片 |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