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教育強調以核心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策略,而設計思考方法論與護理教育重視「人的需求」與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近年來逐漸被推廣到醫護教育, 所謂設計思考是指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提出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思考重視問題確認、創新和跨團隊合作, 融入設計思考教學策略於護理課程中,可培育學生護理能力。提供三個案例說明:(一) 同理心之培育: 在產科護理實習課程中,教師應用同理心地圖讓學生認識和描繪個案問題;並以同理心地圖引導學生提問 (say)、思考(think)、行動(do)、和感受(feel)等,增進學生與個案溝通互動過程中的同理與自我察覺能力。(二)跨領域學習與團隊合作能力培育:在碩士班進階產兒科護理課程中,護理系學生與理工科系學生共同上課,讓學生了解現代新手父母與家庭的需求;教學活動多元,包括講解設計思考歷程、新手父母的角色扮演、訪談新手父母以了解其需求、小組腦力激盪設計APP草圖。 課程中護理學生需獨立開發照護APP設計原型,而理工科系學生以新手父母的角色擔任評審,給予各個APP評價。在課程設計和跨領域學習中,讓學生習得設計思考的歷程, 包括:同理 (empathize)、觀察(observe)、定義問題(define)、策略發想(ideate)、和開發原型(prototype)等步驟。(三)實證能力之培育:以設計思考的「發想」和「確認」步驟,引導學生探索自己每日護理活動中的個案照護問題, 並發展來自個人照護經驗的實證主題, 進行文獻搜尋。 設計思考融入實證照護教學,可落實實證能力於照護經驗中。
將設計思考之歷程與元素融入護理課程和實習活動中,可培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跨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進而提升教學成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跨領域學習, 實踐以能力為導向的護理教育。
好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