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中的美麗世界COVID-19 全球抗(防)疫之反思

風險中的美麗世界COVID-19 全球抗(防)疫之反思
✍ 撰文 | 石曜堂諮議委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灰犀牛、黑天鵝、龍王
很多災難像灰犀牛,遠遠就可以預見,但有些災難雖可預見,卻會像黑天鵝一樣出人意料。還有些除了屍橫遍野,還會造成其他後果,彷彿毀滅龍王降世。災難無法簡單二分為天災與人禍,因為某種程度上所有災難都是人禍。

~尼爾.弗格森《末日:致命溫疫、核災、戰爭與經濟崩盤,災難對人類社會的啟示》

疾風中掌舵,
驚濤上取勝,
人生總如潮浪般起伏,
趁勢而為,則富貴綿延,
錯過了,則一生只剩蹇足困頓的悲哀。 ~ William Shakespeare

 

很少人願意接受苦難,然而完全的柔和,卻是從苦難中產生的。經由學習、成長、突破,內化為智慧的心靈;進而「不斷超越自我」。「行動」創造「希望」,人們從未輕言放棄,而是在不斷儲蓄能量,人們不是因為有希望而行動;而是在用行動創造希望。在紛亂與風雨中站好我們的崗位,我們的受苦有「新的意義」。掌握核心能力、思考企業價值、創造產業生態,是永續發展的關鍵思維。戴口罩、社交距離、洗手、疫苗……幾乎到技窮的窘境,「Covid-19」全球肆虐,變種難纏,人類顯得很無知。科學發達,只不過是從原先「知道”不知道”」的境況,逐漸「知道」的過程。這個過程一經啟動,我們會對原先「不知道」的困惑,了悟明白,隨即跨入另一個新的「不知道」領域。「知道”不知道”的”知道”」,就是如此這般循環不已產生的。新興傳染病會是新常態(想想Malaria,SARS,登革熱,都沒有疫苗),我們是不是能從「生態的觀點」切入,進行跨科技的「病毒的生態研究」,「病毒的滅絕(不太可能?)」,「病毒與人類共生的生態環境?」。

我們要在受苦的地方昌盛。失控的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經濟蕭條的可能性增加,人們必須在歸零與覺醒中摸索前進,串織「生活、專業、生命」共舞的故事。面對危機需要勇氣、品行、力量、尊重專家、承擔責任的信心及認錯後的方向修正。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來勢兇猛,無可預測,以燎原之勢震撼各國角落。全球生產供應鏈受重創,消費者與投資者信心下滑,總生產和總需求雙雙萎縮,在短期疫情蔓延和不易控制的不確定性下,全球經濟已陷入嚴重恐慌與衰退中,其影響恐怕比2003年的SARS時期或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都要嚴重。在經濟體系的所有參與者對其他人的意義與能力產生信心之前,經濟只會停滯不前。各種營運風險,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危機,對做好準備的人,卻是翻騰成長的最好契機!!「復原與永續」是今後社會發展的重要思維。新冠肺炎疫情下,政府若能善用此機會,導引私部門資本提注有益於永續發展的基礎建設與資源投資,展現我國對於永續發展經濟的遠見,與各國共同守護地球環境的決心,亦可帶領我國邁向兼具永續性與復原力的經濟轉型。

需要進行高價值決策的事業並不會按照順序出現,而且出現的時機難以預測,完全不按牌理出牌。如果我們沒有警覺,很可能會錯過時機,或者只是匆匆忙忙的隨便做決定。在這個非線性發展的現實世界裡,若是採取線性的處事方法,註定會失敗;只有往後退一步,安排好眼前各種選項的優先順序,然後,在真正會影響結果的事情上做出好決策,才能創造價值。

每次危機既包含著導致失敗的根源,卻又孕育著成功的種子:發現、蛻變、培育,從而收獲這個潛在的成功機會。一場新冠肺炎戰疫,帶給我們深刻的體認與深沈的反思,其後台灣如果能夠真正建立起一套更為完善的公共衛生防疫機制,一個全國性的危機管理體系,一種全民應對危機的成熟心態,朝向更進步的國家邁進,那便是獲得了一場重大戰役的勝利。當一個不確定性極高的健康危機發生時,國家所面臨的考驗,不單單只是侷限於其動員力量之多寡或是其組織是否完備等技術性問題,最重要的仍是國家全體民眾對健康危機的認知與人性的反應,因為技術與組織可藉由經驗的累積進行改變與再造,惟人性與價值體系的改變,則必須透過多方面的教育整合凝聚共識。因此,面對未來新興傳染病的衝擊與挑戰,從衛生政策的角度來看,建構因應對策的方向仍在於如何讓危機意識、危機管(處)理的積極態度與反思的行動力深植民眾心中,促使民眾習慣於以危機處理與管理的思維進行價值評估,由內部心靈紮實的價值信念為基礎,進而求取外在行動與體制的合一,如此一來,社會的個體與群體在擁有一致的目標與價值觀之後,始能善盡各自本份與角色,在面臨危機時,方能以不變的價值意識面對多變的詭譎挑戰,穩當不迫地展現平時已境的協調機制、合作精神與按部就班的積極作為。
全球面臨:「疫情、寒流、熱浪、乾旱、水災,地球正對人類展開最嚴厲的提醒,加之俄烏戰爭;國際關係與國際秩序的糾纏」,我們必須用宏觀視野,融合「健康識能」觀念,以「全新的力量」面對「新的機會與新的挑戰」。

We are too much accustomed to attribute to a single cause that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several, and the majority of our controversies come from that.

─MARCUS AURELIUS
PHILOSOPHER AND EMPEROR OF ROME

瀏覽次數: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