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是否可被科技取代? (文:李亭亭教授)

護理是否可被科技取代? (文:李亭亭教授)

        疫情影響,國際護理資訊研討會採線上方式舉行。本人有機會參加9天的會議,其中有一場辯論會,主題是「護理是否會被科技取代?」,大會邀請了不同國籍的護理專家就此議題展開辯論。辯論前,主持人先請與會者表示意見,結果有80%與會者投票表示護理不會被科技取代;然而,在辯論後,卻變成80%投票者支持護理是可被取代的。

        本人雖堅持護理不會被取代的立場,但是看了投票結果,不得不佩服辯論者的說服力。因為一旦護理走向專精化(所謂精準護理,在從事病人照護時考量小至基因、細胞、組織學等,大至病人行為學、環境學等),病人的照護需求將趨於客製化。試想未來的世界,病人住院將有擬真機器人接待。程式的設定已可讓機器人與病人對答如流,生命徵象、身體評估等生理數據也可藉由與機器人的互動、感應、影像而取得。且大數據盛行,已能預測生、老、病、死過程,病人的需求不必等待他們開口,人工智慧已能事先設定,照護者只要依指令執行即可,「照護」(Care)將不再是護理的特色。

        護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但在數位科技盛行的情況下,對病人而言,科學的層面將優於藝術的涵養。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沒甚麼不好,這些基本護理學由機器執行就好,我們可著力在更高層的照護需求上。但是,在「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思維下,護理是否真會被科技所取代?值得護理界深思。

 好站連結:

瀏覽次數: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