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福利部2020年資料顯示,2019年自殺為國人死因排名第11位,其中65歲老人為所有年齡層中自殺死亡率最高,且連續25年皆居於首位。即使有如此高的死亡率,老人自殺的議題並未受重視,此現象國內外皆然。國外的研究指出因為老人大多不具生產力且逐漸步入人生的終點,導致自殺研究多忽略老年人。
憂鬱是老人自殺最重要的預測因子,憂鬱篩檢對於老人自殺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國內常用的憂鬱檢測工具為台灣人憂鬱症量表和簡式健康量表;由於老人常用身體症狀的問題來呈現情緒的不舒服,一般的憂鬱量表有時並不容易鑑別,因此有針對老人的特性而發展出的老人憂鬱量表短版(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Short Form, GDS-SF),此量表為國際通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然而,國人對於到精神科看診常會擔心被烙印,因此,憂鬱篩檢建議可以在一般科的門診進行,透過填寫憂鬱量表,篩檢出高危險的老人,再轉介給精神科醫師加以評估和治療。憂鬱除藥物治療外,也可合併非藥物性的處置,包括懷舊療法、光療法、自我價值療法、以及增進人際互動等,皆可有效改善憂鬱症狀。
為更全面篩檢老人自殺問題,本研究團隊已成功發展並建立自殺意念促發因素量表(Triggers of Suicidal Ideation Inventory, TSII),目前已在台灣和香港的醫院使用,以協助醫療專業人員能更快速發現老年病人自殺意念問題,早期提供治療和照護。希望透過國人對於此健康議題的認識,提升老人接受憂鬱和自殺意念篩檢的意願,以降低老人自殺的問題。
延伸閱讀:
好站連結:
瀏覽次數: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