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國際衛生組織宣佈『COVID-19全球大流行』,加拿大政府於2020年3月16日起限制國際訪客,18日關閉美加邊境,同日,卑詩省頒佈『省級緊急狀態』,加拿大更於3月25日啟動【隔離法】,加拿大政府在無有效疫苗出現前,堅持『保持社交距離』的政策。9月開始,疫情更為嚴重,12月5日確診案例超過41萬人次,死亡人數12,628人。卑詩省於11月19日,因為疫情惡化頒佈更嚴峻的限制令,要求零社交、室內公眾場所必須戴口罩等,引來憤怒、暴力,甚至集體抗議活動。
根據各種媒體報導與文獻以及個人經驗,我們發現疫情下常見的情緒包括:焦慮、恐懼、憤怒、憂思、寂寞、無聊,以及挫折感和限制感。有些人還要面對失去親人的失落與悲傷。卑詩省省衛生官每日疫情報導與堅定的安撫對民眾的焦慮是有幫助的,政府有效地溝通可避免民眾不必要的誤會和挫折感。但仍有民眾不瞭解疫情的嚴重性,利用示威遊行高談闊論所謂的自由,控訴強制戴口罩的政策。
政令限制身體社交活動,不管對喜歡社交的西方人或享受飲食文化的華人都有重要的影響。很多人感到無聊或空虛感,但也有人仍能維持樂觀、正向的態,接受改變,甚至學會『窮則變變則通』,利用網路、視訊、社交媒體等虛擬方式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大家也可利用這個機會學習獨處,和自己作朋友,認識自己的情緒,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次疫情對加拿大經濟影響頗大,各大企業都承受經濟壓力,政府投入血本緊急救援。要能渡過疫情難關,首要作好情緒管理,學會變通,避免一直在抱怨後悔中。
延伸閱讀:
好站連結:
瀏覽次數: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