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AI智慧,護理工作化繁為簡(文:張美玉主任)

借力AI智慧,護理工作化繁為簡(文:張美玉主任)

        導入人工智慧可以改變護理師於照顧病人的時間分配,降低8-16%的間接護理工作,使護理師有更充裕的時間運用在直接照顧病人身上。臺中榮民總醫院陳適安院長重整中榮智慧醫療推動的架構,成立智慧醫療委員會,透過智慧醫療七小組會議運作,包括大數據組、教育組、技轉組、AI組、醫院管理組、護理組,全員發揮執行力,由上而下貫徹變革,今年入選「全球智慧醫院評比」300強,是臺灣第一家入選的醫院,代表國內資通訊產業與醫療成功結合,受到國際肯定。

        本院護理部在數位轉型的氛圍下透過產學研究合作,自2017年開始進行人工智慧護理專案,改善護理工作負荷,智慧護理專案每年約有10多項計畫在進行;其中5個專案落地執行,也就是將最優模式建置在資訊系統,隨時提供工作人員決策參考。隨著科技時代進步,電腦化的醫療決策系統確實可以幫助醫療人員在照顧病人時,快速擷取病人資料與做出正確診斷與治療的抉擇。

        媒體曾經披露某醫院病人同時接受靜脈輸注第三代抗生素及葡萄糖酸鈣產生沉澱不相容,造成病人休克經急救仍昏迷不醒,令人十分不捨。本院建立「靜脈輸注藥品共用管路相容性決策輔助系統」,醫師處方多種靜脈輸注藥品時,住院醫令系統即時整合靜注藥物醫囑品項,形成藥物相容性評估矩陣表。如此,護理師能快速對應得知病人目前用藥相容性資訊,且系統會自動推薦靜脈輸注藥品之管路分流決策。這項系統的建立縮短護理師查詢藥物資料庫時間約40%,以及藥物不相容發生率由34%降至0%,確保病人的用藥安全。

        後疫情時代,護理師短缺是全球重要健康照護議題,而護理高度工作壓力是原因之一。如何降低護理工作負荷,除了降低全日平均護病比、提升護理薪資福利之外,醫院應善用資通訊科技及AI,營造智慧護理執業環境,將護理工作流程化繁為簡,以提升護理工作效率及照護品質。

精選圖片 | 123RF

瀏覽次數: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