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全國兒童安全日

5月15日-全國兒童安全日
✍ 撰文 | 楊健良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審評 | 林月琴執行長 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 for Children, UNICEF)在2023年的報告「兒童死亡率的水平和趨勢(Levels & Trends in Child Mortality)」,在這份報告中指出於2021年有超過500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其中包含230萬個新生兒)以及210萬名5至24歲的兒童與青年(其中43%為青少年)死亡。

然而這場生命大規模消逝的悲劇中,有部分是可預防或可治療的,這一切都再次點醒了我們,迫切需要來制止這些可預防的兒童與青年死亡[1],降低兒童的死亡率是所有國家都相當重視的政策目標,而完善的兒童健康照護更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重點議題。

聯合國道路安全基金(United Nations Road Safety Fund)指出:兒童交通事故是造成死亡與受傷的主要原因,每天約莫有600名兒童因此失去了生命,更有數千名的兒童因此而承受長期的痛苦,甚至是永久性的身體殘疾,對於兒童以及5至19歲的年輕人而言,道路交通事故是位居全球第一的死因[2]

🟦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

110年18歲以下之兒少死亡人數1161人,較前一年增加75人(或6.9%),較100年1664人減少503人(或30.2%),以死亡人數除以該年齡層人口數計算,兒少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2.5人,較前一年增2.9人,但較10年前減少4.2人。

110年兒童前五大死因合占死亡人數之75.5%,依序為(1)源於周產期的特定病況(2)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3)事故傷害(4)癌症(5)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110年少年死因以事故傷害占35.1%,癌症及自殺均占12.9%為主,三者合占少年死亡人數之60.9%,前五大死因依序為(1)事故傷害(2)癌症及蓄意自我傷害(自殺)並列第2位(4)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5)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3]

🟦兒童事故傷害

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訊:大多數的兒童事故傷害主要是由於交通事故、墜落、跌倒、溺水、燒燙傷、中毒、窒息等原因所造成,其實大部分的這些事故傷害都可找出危險因素,並加以防範,藉以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意外事故是造成兒童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絕大多數的事故傷害是都可以避免,事故傷害大部分並非真的是意外,如果每個家長,能夠多一分注意、少一分的不以為意,相信必能將兒童事故傷害的發生降到最低,讓兒童能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之中快樂的長大[4]

🟦515日是「全國兒童安全日」

兒童安全日的訂定來自於1992年5月15日火燒車事件,台北市健康幼稚園在這一天進行戶外教學活動,原本開心的搭遊覽車出遊,沒想到車子因老舊造成電源短路,引燃了車上的瓦斯並引發爆炸,頓時全車陷入火海。

更因遊覽車後方的安全門卡死、車上滅火器過期等原因,致使讓這起火燒車事故,奪走了23條寶貴的性命,其中包含20名未滿六歲的孩子、兩位家長以及林靖娟老師[5]

罹難者家屬為感念林靖娟老師的付出,同時希望能夠喚起社會對於兒童安全的重視,遂於1993年共同成立「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積極投入推動相關法令的修正以及教育宣導,進而促成內政部將每年的5月15日定為「全國兒童安全日」。

政府於民國96年將每年的5月15日定為全國「兒童安全日」,目的在於建構兒童安全健康環境,盼能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兒童安全議題的注意,並就兒童人身、居家、交通、校園、遊戲及其他等六大面向,整合各方資源,一同推動「兒童安全實施方案」[6]

守護兒童的未來與幸福,就從守護兒童的安全開始!
別讓孩子來不及長大,保護孩童的安全,是你我共同的責任!


✅ 審評意見:

事故傷害(injury)的發生是可以預測及預防的,並非流年不利或歸責於命運。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自 1978 年起就建議以「事故傷害」來取代「意外事件」。既然不是意外,就是意內,是可被控制的,實證研究也證明大約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兒童死亡事件是可預防的,尤其事故傷害、自殺與他殺死亡的可預防性高達60%以上(梁富文,2020年),而防制的作為可以起司理論做說明。

起司理論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詹姆斯.瑞森(James Reason)於1990年提出,因為起司在製造與發酵過程當中,會產生小孔洞,但將許多片起司重疊時,每片起司的空洞位置不同,光線透不過。只有在很極端的情況下,空洞剛好連成一直線,才能讓光線穿透,因此導致嚴重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多個問題同時出現而造成,如果要達到防制的效果可從兩個方向著手:(1)增加起司的數量:如更多的防制措施、更好的環境、裝備與設施;(2)縮小起司片的洞:如更安全的行為、更完備的安全知能。以靖娟基金會推動兒少交通事故防制為例,在「增加起司的數量」方面,推動學區道路安全,以校園周邊150公尺優先改善,勘察國中、小校園周邊通學環境,於學區設定速限30公里,設置醒目標誌提醒路經駕駛減速慢行,以及劃設減速線,甚至是縮減路寬的方式降低車速,提供完善的人行道,要求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未來再研議漸進擴及校園周邊500公尺,以保障學童的通學安全;而在「縮小起司片的洞」則訓練一群小黃帽志工講師入校到班,利用早自習時間進行交通安全課程教學,並制訂交通安全教育內容並編製教學模組、教材包、親子遊戲書及繪本,發送教材給學校老師、家長,在課堂上、家中進行教導。

在出生率敬陪末座的台灣,事故傷害長年威脅著兒少生命安全,靖娟基金會三十年來不斷疾呼防制的重要性,早在民國96年便促請總統將每年5月15日訂為全國兒童安全日,政府也認同並正式公告,進一步延伸訂定兒少安全實施方案,這是公私合作的具體展現,也是靖娟存在的價值,透過事故傷害的防制,保護兒少的安全。


🔖 參考文獻:

  1. Unite for Children. Levels and trends in child mortality United Nations Inter-Agency Group for Child Mortality Estimation (UN IGME), Report 2022. https://data.unicef.org/resources/levels-and-trends-in-child-mortality/ Accessed April 4, 2023
  2. United Nations Road Safety Fund.PARTICIPATING ORGANIZATION ENGAGEMENT STRATEGY. https://roadsafetyfund.un.org/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s/resources/2023-02/United%20Nations%20Children%27s%20Fund_%202023%20Engagement%20Strategy%20.pdf. Accessed April 10, 2023.
  3. 衛生福利部。110 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取自 https://www.mohw.gov.tw/dl-78404-173e483e-dcfc-4b50-ab35-54f8b0b568dd.html (2023/03/31)
  4.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訊:兒童事故傷害。取自 https://www.hosp.nycu.edu.tw/departments/health-care/pediatric/guide/259-%E5%85%92%E7%AB%A5%E4%BA%8B%E6%95%85%E5%82%B7%E5%AE%B3.html (2023/03/31)
  5. 公視新聞網。515兒童安全日 26年前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促修法。取自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93930 (2023/03/31)
  6.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兒童及少年安全實施方案。取自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268&pid=4967 (2023/03/31)

精選圖片 | Pngtree

瀏覽次數: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