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楊健良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審評 | 黃茂栓主任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牙科部 |
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全球口腔衛生狀況報告》,在報告中首次全面性介紹了口腔疾病負擔的情況,此份報告共包含了194個國家的數據資料。
報告指出全球有近半數的人口(45%或35億人)罹患有口腔疾病,在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之中,幾乎每4人就有3位患有口腔疾病。在過去的30年裡,全球口腔疾病的病例數就增加了10億例,清楚的指明有許多的人並無法獲得口腔疾病的預防與治療[1]。
🟦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
「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訂於每年3月20日,為全球牙科領域最高權威組織的世界牙醫聯盟(World Dental Federation , FDI)所發起,良好的口腔保健,對於降低全身性疾病的風險以及整體身心的健康非常重要,擁有健康牙齒為身體健康的根本,如忽略初期症狀,最終的結果可能會導致牙齒的脫落、缺齒則會影響營養的攝取,進而引發全身性的系統問題。研究指出,口腔健康與認知功能也有其關係,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的風險會隨著缺牙顆數的增加而提高[2]。
❈世界口腔健康日[3]
▶日期:每年3月20日
▶創立單位:世界牙醫聯盟
▶節日理念:給予人們「知識 (knowledge)、工具 (tools) 以及信心 (confidence)」,藉以增進人們的口腔健康
❈為什麼是3月20日呢?
▶年長者,於晚年至少要擁有20 顆天然牙齒,才被視為是健康的
▶幼兒應有20 顆的乳牙
▶健康成人,應有32 顆牙齒以及0蛀牙
臺灣口腔顎顏面麻醉醫學會常務理事黃明裕醫師曾於媒體上幽默的表示「民眾不妨把3月20日解讀為,一般成人擁有32顆牙齒,並且最好是0蛀牙,藉此來提醒自己,保護與愛護自己的牙齒」
🟦研究發現:口腔衛生與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的關聯性
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慢性牙周炎與許多疾病有關,近期一份發表在《BMJ Open》期刊中的研究表明如牙周不健康(牙周病主要分為兩類:牙齦炎與牙周炎),則罹患「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都會相對較高。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系黃純德名譽教授指出:「口腔不健康,除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外,增加罹患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及糖尿病等惡化外,對老年人來說,不良口腔衛生,亦會提高其發生吸入性肺炎的機率」。前高雄醫學大學劉景寬校長(民國101年7月至民國107年6月擔任校長)也說,不要輕忽口腔衛生的重要性,根據某些研究顯示,老年人若滿口爛牙,可能也會提高失智症的罹病因子[4]。
🟦守護健康,從「齒」開始!
「衛生福利部」報導指出,依據資料顯示,臺灣成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0.48%,且約有47%問題嚴重,其中50歲到64歲的牙周病罹病風險是18歲到34歲的6.7倍,也是牙周病好發率最高的年齡層,原因多是口腔問題長期累積或不自覺牙周病而忽略就醫[5]。
口腔健康除影響進食的功能以及自信心外,研究亦證實與全身性疾病有關連性,3月20日為「世界口腔健康日」,呼籲你我透過預防以及早期的治療,以避免嚴重疾病從「齒」發生,讓我們擁有一口好牙,健康每一天!
✅ 審評意見:老人牙醫醫療及長照服務對象口腔照護是我們臺灣牙醫界必須面對的課題。老人口腔健康和身體健康緊密相關,著重口腔健康與機能預防與促進,更是老人口腔健康的重要關鍵。 臺灣老人躺下臥床到辭世平均七年。家庭照顧者及家屬身心靈與經濟負擔壓力沈重,隨著少子化與老人社會的來臨,臺灣長照環境可見的未來,將會比現在更為艱苦。現在我們應該積極關注與推動老人牙醫醫療與口腔照護的重要性;加強老人自己、照顧者及相關醫療人員有關口腔健康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重要觀念的推廣;鼓勵與支持老人牙醫醫療以能重建咀嚼咬合功能與推動口腔機能促進的觀念和口腔清潔衞生的日常照護能力。維持老人的咀嚼力與吞嚥力使其營養均衡,以維持身體健康與活力老化並避免日後老人的誤嚥誤呑,導致吸入性肺炎。 我們必須在制度面、需要面往前延伸設計推動,譲老人、長照者口腔都能維持一定的健康,否則往後的牙醫在宅醫療會是個大災難。目前在牙醫在宅醫療應放在口腔清潔照護、機能促進方面。牙醫在宅醫療評估時,要基於病人安全及醫療需求,謹慎處理執行;也要珍惜牙醫到宅醫療服務資源的珍貴。當然現階段仍是要支持牙醫在宅發展與長照服務對象口腔照護。因此目前當務之急應該往前端在樂齡老人口腔健康、機能促進推動及口腔清潔能的及支持鼓勵老人牙醫學發展。 對於老人及長照服務對象而言,口腔清潔維護、口腔機能維持、咀嚼吞嚥的訓練,以促進咀嚼力,能避免誤嚥誤吞,甚至能避免上呼吸道疾病肺炎或心血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一個人必須擁有二十顆以上的功能牙,才能具備咬合咀嚼的功能,長期照顧服務對象口腔咀嚼能力不佳,咀嚼能力狀況較差,進而影響食物營養的攝取,臨床研究也發現,不良口腔會增加罹患上呼吸道疾病(Scannapieco et al., 1990)、消化系統疾病甚至是糖尿病及心臟病(Beck, James D., 2005)等疾病之危險性,且長期咀嚼能力不佳可能一般民眾在牙科醫師的指導下能夠自行執行日常口腔清潔,但部分身心障礙者此時更需要牙醫口腔專業團隊進一步給予幫助。透過照顧其口腔清潔衛生、維持口腔機能咬合咀嚼力及吞嚥訓練,維持患者生活品質及體力活力,進而達到全人照顧、活力老化的境界。 同時必須要在長照服務體系內嵌進專業服務「口腔機能促進照護」模組,來促進長照服務對象口腔的咬合咀嚼力、吞嚥力、清潔力及「長照專員」對服務對象的「口腔機能評估」及照服員在服務對象「身體照顧」的「口腔清潔」等模組。並在長照專員、照服員、牙醫師長照訓練課程加入口腔健康的課程。讓「長照專員」意識到口腔健康對於長照服務對象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照服員日常願意照護病友口腔健康與清潔。從長照服務對象咀嚼吞嚥障礙的跨團隊照顧,到高齡長者 從咀嚼力、吞嚥力、清潔力的維持,實踐老人口腔健康及身體健康的預防保健。 |
🔖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highlights oral health neglect affecting nearly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http://bit.ly/3SbP2Y5. Accessed February 21, 2023.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牙科部衛教資訊:世界口腔健康日。取自 https://www.hch.gov.tw/?aid=626&pid=45&page_name=detail&iid=1278 (2022/10/27)。
- TDSA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牙科時事:今天是—世界口腔健康日!。取自 https://bit.ly/3TEPo9B (2022/10/27)。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科普見聞/科普新知:研究發現:口腔衛生與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的關聯性。取自 https://forum.nhri.edu.tw/r88/ (2023/02/21)。
- 衛生福利部。10月新聞:台日牙周病交流論壇」延續口腔健康。取自 https://www.mohw.gov.tw/cp-5021-63817-1.html (2023/02/21)。
精選圖片 |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