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醫療已是世界趨勢,護理人員透過國際醫療照護與援助,可以將臺灣照護專業及愛心散播出去,實踐醫療照護無國界的精神與理念。個人曾隨醫護團隊在尼泊爾義診,期間體認婦女及兒童健康在醫療資源及健康識能不足的國家,護理人員可透過專業加以協助,舉例而言:
一、婦女肩頸痠痛問題:透過長期義診發現尼泊爾婦女把重物馱在頭上,傳統的負重方式傷害到頸椎,透過護理師解釋說明痠痛的前因後果,教導婦女減少長期用頭負重,以減輕肩頸壓力。
二、兒童「臭頭」問題:許多家長帶著兒童請求處理「臭頭」問題,護理人員需耐心協助兒童洗頭、上藥,並教導基本的衛生觀念。
三、文盲問題:當地居民有七成以上是文盲,護理人員為了指導居民正確用藥,從藥袋設計做起,包括:(1)早上服用以公雞標示、(2)中午用以太陽標示、(3)睡前服用以床鋪標示、以及(4)飯前飯後則以飯碗是空的或是滿的做標示。
基於愛無國界人道關懷精神,協助尼泊爾建造一座永續醫療公益據點,在2010年12月規畫完成醫療中心,採用環保、實用與堅固的精神,整合義築(在台灣招募建築師組成義築團至尼國),2014年10月醫療中心開幕啟用,讓當地衛生站的醫護人員可使用相關設備設施,共同合作提升當地的醫療照護品質。國際醫療不僅可提供醫療救助與援助,還可促進醫療外交工作。2017年與外交部合作執行人才培育計畫,尼泊爾喬哥地得以選派醫護人員至本院受訓,受訓重點包括:(1)孕期及產後照護,提升孕婦與新生兒生存率;(2)慢性病預防、居家護理、急救、傷患處理;以及(3)各種健康識能衛教的學習。國際醫療照護的重點在於公共衛生及預防保健,護理人員若能秉持救人助人的精神,將護理專業及愛心傳播及推廣到需要的國家並能在當地落實,可實踐臺灣引以為傲的醫護軟實力。
精選圖片 |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