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楊健良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審評 | 黃茂栓主任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牙科部 |
「骨頭可以斷裂,肌肉可以萎縮,腺體可以腐爛,甚至頭腦都可以休眠而不影響生命;但腎臟一旦衰竭,骨頭、肌肉、腺體與頭腦都無法正常工作。」這是已故美國醫師史密斯(Homer Smith)的一段話[1]。
從史密斯醫師這句話不難理解腎臟對身體的重要性,唯有腎臟正常的運作方能使身體各器官得以平衡,一腎臟受到傷害時,體內的每一個器官都將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必須要好好的保護腎臟[2]。
慢性腎臟疾病儼然已成為許多國家重要的健康議題,根據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於2022年6月的研究指出:全世界有 9.1% 到 13.4% 的人口(7 億到 10 億人)患有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
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公佈「2000-2019年全球死亡和殘疾主要原因」,資料顯示「腎臟疾病(Kidney diseases)」已從世界第13位死因上升到第10位,死亡人數也從2000年的81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130萬人[4]。
腎臟醫學會與國民健康署在「2022 世界腎臟日」的新聞稿中指出,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1位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且有超過9成(96%)的早期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由於腎臟無痛覺神經分布,初期腎臟病的症狀並不明顯,患者難以察覺,因此很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因而導致腎功能無法恢復[5]。
在台灣,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0年國人死亡統計,「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九[6],健保署統計資料指出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1.9%,且僅有3.5%的人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是可預防與治療的,只不過需要「早期診斷」以及「早期治療」,方能預後良好,但是慢性腎臟病在初期常常沒有明顯的症狀,直到感覺有症狀時,往往都已進入較為嚴重的階段,如在這時間點才開始進行治療,往往預後不是很好,甚至很有可能在不久就要進行透析[7]。
🟦默默工作的器官–「腎臟」
腎臟即一般民間俗稱的「腰子」,位於腰部,常人皆有一對腎臟,其外觀似蠶豆,每顆腎臟約莫滑鼠大小,其重量約為125-150公克,『腎臟』打從我們出生之後,就一直默默地守護著我們,腎臟每30分鐘就可過濾一次我們全身的血液。
腎臟默默努力的工作,為我們過濾血中的物質,吸回有用的部分,排出代謝的廢物,週而復始從不間斷,為我們保持身體水分電解質與酸鹼平衡,然而人們總要當腎臟因疾病、老化或傷害…等因素,致使腎臟逐漸失去它應有的功能時才驚醒,也因此有許多人會想方設法地阻止腎臟功能的繼續惡化,如嘗試各式偏方,不過最終仍然功虧一匱,逃離不了洗腎的命運,所以愛自己請從護腎開始。
🟦腎臟的生理功能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腎臟之於人體的重要性,但是腎臟有什麼功能,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了解,腎臟的功能主要在於維持人體體液的恆定,讓身體內所有的組織可正常的運作。
▸腎臟的功能:
- 調節水分
每天腎臟需過濾液體,約莫 160至190 公升,其中絕大部分都會回收入體內,僅約有1至2 公升會離開我們的身體,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 調節電解質平衡
腎臟可維持我們體內重要電解質,如:鈉、鉀、氯、鈣、磷、鎂等在血液中濃度的穩定。 - 調節體內酸鹼平衡
我們身體因代謝所產生的酸,僅能倚靠腎臟來排出,一旦腎功能變差,排酸能力衰減,就很容易造成酸中毒,進而影響細胞的生理功能。 - 「移除蛋白質代謝廢物」與「排除外來化學物質、毒素或藥物代謝物」等
我們每天攝取的蛋白質,經由代謝所產生的尿毒素等廢物,需倚賴於腎臟處理後,隨尿液來排出。 - 調節血壓
腎臟藉由排除鹽分、水分與分泌腎素等荷爾蒙來調解血壓。 - 製造和分泌荷爾蒙
腎臟可分泌荷爾蒙以控制血壓、分泌紅血球生成素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因此當腎功能衰退時,紅血球生成素便會製造不足,造成貧血的狀況。
另外腎臟可產生活性維生素D以調節鈣與磷的代謝,維持骨質密度與健康,若腎臟生病,很容易造成軟骨症或是骨質疏鬆[8]。
🟦腎臟病
腎臟是兩個外觀如豆形的器官,位在兩側下腰背的腹腔內,左右各一個,腎臟的主要工作是過濾血液以及體內多餘的水分、鹽及廢棄物,腎臟過濾出的廢棄物會濃縮變成尿液,再經由輸尿管運送至膀胱,排出體外[9]。
腎臟是由許多腎絲球與腎元所組成,含豐富的微血管,如果血壓、血糖或血脂控制不好,會造成血管壁傷害及病變,一旦血壓控制不良,身體處在高血壓狀態時,腎臟無法有效過濾身體的廢物,就會導致腎臟病的發生,而當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將導致腎絲球硬化及腎元破壞,腎臟疾病即意味著體內的腎臟受損,無法正常的過濾血液[10]。
慢性腎臟病是種腎臟受損且無法正常過濾血液的疾病,也因此血液中多餘的液體與廢物會停留在人體之中,進而導致一些健康問題,如:心臟病與中風。
慢性腎臟病可能導致的健康狀況如下:
- 貧血或紅細胞數量少
- 容易感染
- 電解質不平衡:體內的鈉與水份排不出去,導致水腫,亦會出現低血鈣、高血鉀、酸血症及高血磷的現象。
- 食慾不振或是進食較少
- 憂鬱的情緒及生活品質低落[11] [12]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與起始危險因子
依據美國腎臟基金會(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NKF)所提出的泌尿道系統疾病六大警告徵象,包含有:水腫、血尿、多尿或少尿、腰痛、高血壓、解尿疼痛或困難。
腎臟病起初的症狀並不明顯,往往容易被忽略,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病史的人,以及有腎臟病家族史或者是服用腎毒性藥物的人,都是「慢性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請務必要定期的追蹤腎臟功能[13]。
🟦「慢性腎臟病診斷及分期」:腎功能好不好,看分期就知道
民眾要如何知道自己的腎臟是否有問題呢?請您務必謹記「腎絲球過濾率(eGFR)」這個名詞以及其數值,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測量每分鐘有多少血漿經由腎絲球過濾。
每一位成人都可自行計算自己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只需在個人健檢之後,把健檢報告血液項目中的肌酸酐數值、年齡透過公式(MDRDS)加以計算,或是至「台灣腎臟醫學會」的官網輸入您的年齡、性別、肌酸酐數值,就可便利的獲得計算結果。
(台灣腎臟醫學會–健康計算機)腎絲球過濾率值=(MDRD-Simplify-GFR)
▸http://ckd-tsn.org.tw/health_instruction.php
腎絲球過濾率(eGFR)的數值通常愈小,就代表著腎功能愈差,例如: eGFR 小於60 ml/ min/ 1.73 m2時(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會建議您定期檢查腎功能;假若 eGFR 小於30 ml/min/ 1.73 m2(慢性腎臟病第四期),此時請您務必至腎臟科門診持續的追蹤與治療。
如圖1,在臨床上慢性腎病分期(CKD)共分為五期(CKD stage 1、stage 2、stage 3a、stage 3b、stage 4、stage 5)。stage 1 至stage 3a 為初期慢性腎臟病(early CKD),stage 3b 至 stage 5 則為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
圖1:Prognosis of CKD by GFR and Albuminuria Categories[14]
民眾如有進行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以上未滿65歲之民眾,每3年免費提供1次,65歲以上則可每年免費提供1次),只需動動您的手指,即可上網至健保署查看您健康存摺裡的eGFR數值。
還有另一個重要指標則是尿液檢測,有蛋白尿代表著腎臟實質受傷。蛋白尿不是眼睛看到尿中有出現泡泡,而是試紙的檢驗結果:無論是試紙測陽性,或測量單泡尿中的白蛋白/尿液肌酸酐(UACR),或尿液全蛋白/尿液肌酸酐(UPCR),若UACR超過30mg/gCr,UPCR超過150mg/gCr,則代表有蛋白尿,也請您務必至腎臟科門診進行後續追蹤。
台灣腎臟醫學會黃尚志理事長叮嚀民眾:許多人不知道自己腎臟的健康狀況,其實早期腎病(期別1至3a)若能好好控制,就不至於會繼續惡化,並能延緩進入洗腎的時間[15]。
🟦世界腎臟日(World Kidney Day)
2006年國際腎臟病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ISN)和國際腎臟基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Kidney Foundation,IFKF)聯合倡議將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腎臟日(World Kidney Day)』,藉以喚起大眾對腎臟健康的重視。
鑒於「慢性腎衰竭病患」及「腎臟病患」的人數已逐漸增加,此成長儼然已成為世界趨勢,ISN和IFKF共同倡導設立「世界腎臟日」,希盼藉此能提升大眾對「腎臟功能」的認識,並強調「糖尿病」和「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敦促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慢性腎臟病患進行系統性的篩檢,推廣預防策略及教育醫療專業人員來擔任對高危險群指導的重要角色,以減少「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為配合世界腎臟日,「國民健康署」結合「台灣腎臟醫學會」、與「各縣市衛生局」,以及長期關注腎臟健康議題的「民間團體」與「醫療院所」,於每年3月份時共同舉辦『愛腎保腎、腎利人生』的園遊會活動,透過「腎臟病防治衛教講座」以提升民眾對「腎臟病防治」的觀念[16]。
「台灣腎臟醫學會」提出護腎8守則,盼與民眾一起謹「腎」面對,其中包含了:三高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多喝水、不抽菸及定期檢查腎功能。
同時也呼籲民眾加強「腎臟健康識能」的認知、建立「腎臟保健預防」的觀念,積極保健自己的腎臟,迎向美好的腎利人生[17]!
✅ 審評意見:本篇內容對腎臟的基本構造、生理功能、對人體的正常運作的重要性,發生腎功能損傷後,身體會出現的機能異常,以及台灣及世界各國對腎臟病流行病學資料的重視,尤其是國際腎臟醫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聯盟於2006年倡議,訂定推廣的「世界腎臟日」活動,主張防治各種急慢性腎臟病及系統性疾病對腎臟的傷害,避免因腎功能損傷後危及人體正常機能,皆有十分精闢的闡述。 一般人聽到腎臟病,腦海會浮現「洗腎(透析)或換腎(移植) 」的名詞,心裡則充滿懼怕與排斥,事實上腎臟病病人必須用這兩種「腎臟替代療法」,作為繼續生存的長期治療模式,也只是台灣人口約十萬人左右,比起動則百萬人以上的高血壓、糖尿病、與癌症,以及約200萬人的慢性腎臟病病人數,還是小巫見大巫。然而我們不禁要問,慢性腎臟病的病人有這麼多嗎? 那又都在哪裡呢? 還有最重要的 — 「我是不是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呢? 」 慢性腎臟病病人數的確眾多,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早期腎臟病的病人,就因為是早期沒有甚麼明顯的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不知不覺中腎臟傷害持續進行,腎功能也惡化到產生各種症狀與併發症的階段,到最後就是不可復原的腎臟功能無法應付身體代謝的需要,廢物排不出去累積體內而出現各種威脅生命與影響生活品質的狀況,此時要存活下去,必須用其他方法取代腎臟排泄廢物的功能,這就是「腎臟替代療法 (洗腎與換腎) 」的由來。 政府衛生主管機關與台灣腎臟醫學會自2000年起即致力於研議與推行腎臟病防治計畫,目的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腎臟病,避免惡化至晚期或末期,2005年起台灣即早國際一年舉辦「台灣腎臟日」活動,2008年起配合國際腎臟日活動與年度主題,在全國各地舉行戶外園遊活動或室內腎病講座,齊心齊力一同防治腎臟病,20年來全國在防治腎臟病上的成績也有目共睹,三月第二個週四國際(台灣)腎臟日已成為春暖花開時節一項重要的活動! |
🔖 參考文獻:
- Vize PD, Smith HW. A Homeric view of kidney evolution: a reprint of H.W. Smith’s classic essay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Evolution of the kidney. Anat Rec A Discov Mol Cell Evol Biol.2004;277:344–354. doi:10.1002/ar.a.20017
- 財團法人日盛健康基金會。認識腎臟病:漫談腎臟的結構與功能(鄭志雄醫師編譯)。取自 http://www.kidney.org.tw/know/k1.html (2022/12/06)。
- Sundström J, Bodegard J, Bollmann A, et al. Prevalence, outcomes, and cost of CKD in a contemporary population of 2.4 million patients from 11 countries: the CaReMe CKD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 2022;00:100438. doi:10.1016/j.lanepe.2022.100438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top 10 causes of death.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he-top-10-causes-of-death. Accessesd January 31, 2023.
- 台灣腎臟醫學會。護腎報報:2022 世界腎臟日-台灣腎臟月。取自 http://www.ckd-tsn.org.tw/news-view.php?ID=32
(2023/01/30)。 -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1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取自 https://dep.mohw.gov.tw/DOS/lp-5069-113-xCat-y110.html (2023/01/30)。
- 施得恩醫師。揪出腎病有方法—愛腎護腎免煩惱。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 。取自 http://www.kgh.com.tw/Dep/Article/1270/91 (2023/01/30)。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取自 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6639/File_6234.pdf (2023/01/30)。
-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癌症衛教手冊:希望之路-面對腎臟癌。取自 https://www.ecancer.org.tw/CustomizationPage6.aspx?CustID=11&UnitID=30323&page=3#prettyPhoto (2023/01/31)。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病防治:腎臟病。取自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17 (2023/01/30)。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Basics. https://www.cdc.gov/kidneydisease/basics.html. Accessesd January 31, 2023.
-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Kidney Disease.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kidney-disease. Accessesd January 31, 2023.
- 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_慢性腎臟病的預防與治療。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31期 2023 年 3 月號。取自https://enews.tsgh.ndmctsgh.edu.tw/edm/content_detail.aspx?eid=708 (2023/03/01)。
-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Quick Reference Guide on Kidney Disease Screening. https://www.kidney.org/kidneydisease/siemens_hcp_quickreference. Accessesd March 3, 2023.
- 台灣腎臟醫學會。腎臟健康辨別篇:你的腎臟是健康,還是生病了?人人都應該知道的慢性腎病分期。取自 http://www.ckd-tsn.org.tw/post-view.php?ID=84 (2023/03/01)。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配合世界腎臟日傳播及響應腎臟病防治。取自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089&pid=6411 (2022/10/26)。
- 台灣腎臟醫學會。2022 世界腎臟日。護腎8守則 迎向腎利人生。取自 http://www.ckd-tsn.org.tw/prize.php (2022/12/06)。
精選圖片 |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