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最前線-韌性領導(文:蘇家嫻主任)

防疫最前線-韌性領導(文:蘇家嫻主任)

        從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是個人30年來護理生涯最大挑戰。作為新北市唯一市立醫院,不僅提供三重及蘆洲近50萬民眾之醫療照護,也必需全力執行中央及新北市衛生局各項防疫政策,從預測、準備、因應、調適疫情的持續變化,以及維持醫院繼續運作之核心目標。身為護理主管可運用韌性領導,自我操練,以領導護理同仁在嚴峻疫情衝擊中,保有彈性與適應力。

1. 預先規劃

        面對嚴峻疫情,護理主管必須沉穩、具判斷及決策能力,包括:處理優先順序、評估行動時機、任務策略、執行方式以及專責指派。透過多元溝通管道傳達資訊、建立團隊共識與合作,例如:訂定(加護)病房搬遷與人力運用等組合策略、規劃不同場域規模疫苗站動線及流程、制定居家照護檢傷分流標準與訓練。

2. 業務創新

        疫情最高峰時,曾單日處理60多台救護車轉送確診病人到急診。面對此情境,協商醫療科制定確診病人住院常規,在急診完成檢驗檢查項目,並由護理部控床分流收住各樓層病房,以降低醫護及勤務人力消耗。透過改善流程,避免壓力集中在單一部門與人員,以提升工作效率。

3. 不斷學習嘗試新模式

        從不斷嘗試與錯誤中,學習重新設計疫苗施打模式,找出適合族群及場域之執行流程與結構,例如:高齡者疫苗場維持「宇美町式」施打,而青壯者則採櫃檯多線分流方式。為降低高風險染疫族群社區移動傳染,護理師在酷熱氣溫下穿著防護衣,到各魚肉品市場、家禽合作社以及學校採檢及施打疫苗,甚至在夜間臨時接獲任務外場採檢及小夜班院內加場採檢及施打疫苗,經由彈性運用模式,以提高新北市疫苗覆蓋率(單日曾達7,794人)。

4. 動態進行決策

        運用現有資訊與資源,了解事情根因、判斷情勢,果決即時行動,例如:淨空病房收住長照機構確診病人、病房採混合照護模式,同時,維持完全臥床病人照護品質及人力調度。疫情期間設置居家照護中心,完善彙整COVID-19 Omicron變異株之輕症、中重症之症狀及進行護理師教育訓練,以提高確診者症狀檢傷分流之效能(總收案數達82,503人)。

疫情已持續兩年多,護理主管應用韌性領導,及時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並讓護理師均能堅守崗位,站在疫情最前線挺過危機及走出困境,實踐護理助人救人的精神與價值。

*備註:「宇美町式」施打:參考日本的宇美町式施打法,讓高齡長者坐好,由醫護人員坐椅子滑動進行疫苗施打,讓長輩不用預約、排隊,只要帶著通知單、身分證、健保卡到場坐定位,就能完成施打。

精選圖片 | 123RF

瀏覽次數: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