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腎臟病發生率至今仍居高不下,已造成健康照護系統財務支出的沉重負擔,為改善國人腎臟健康的問題,健保署等單位陸續推動慢性腎臟病防治與照護計畫,健保署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自100年起將初期慢性腎臟病納入支付,藉由早期預防與治療,延緩慢性腎臟病個案進入透析的時程。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防治與照護計畫能提升慢性腎臟病照護成效,然而由於腎臟病的發生率至今仍居高不下,在疾病管理及照護上品質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對慢性腎臟病個案而言,當疾病出現身體與心理不適,易影響其生活型態,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自我管理是一種以個案為中心,由個案與健康照護人員共同承擔疾病照護的責任,個案主動將疾病相關的健康照護活動融合在日常生活的管理過程。因此,疾病自我管理對於改善慢性腎臟病個案的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扮演重要角色。自我管理可改善個案針對疾病的醫療管理、角色管理及情緒管理。筆者進行慢性腎臟病相關的研究發現,接受透析治療的個案若能自我管理疾病則可以有效控制透析期間體重的增加、提升自我效能、減輕憂鬱及焦慮,同時也能改善生活品質。
在慢性腎臟病的整體照護模式中,健康照護人員包含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等,團隊人員依其角色功能提供病人全能的照護,護理師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功能為提供諮詢、教育、轉介團隊人員評估與照護等,協助個案和家屬瞭解治療計畫和目標,追蹤個案自我照護能力與疾病照護成效。筆者執行一項臨床隨機試驗,研究結果顯示為期六週,每週一小時由護理人員主導的健康教練方案能有效改善個案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品質。因此,護理師角色實為推動慢性腎臟病個案自我管理,改善其身心不適、提升生活品質等不可或缺的一員。
延伸閱讀: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
- 「腎臟是沉默器官!不想洗腎,一分鐘自我檢測:揪出腎臟病5徵兆」
好站連結:
瀏覽次數: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