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兒童青少年健康-學校護理師創新角色(文:陳筱瑀教授)

守護兒童青少年健康-學校護理師創新角色(文:陳筱瑀教授)

        2022年8月底,全國展開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學生開始回歸校園。兒童及青少年回到校園,首先需進行健康檢查,而學校護理師(校護)即扮演學生健康檢查、疫苗注射、處理緊急傷病、傳染病、體位不良、近視、齲齒等重要健康問題的健康守護者。全國約有4,000名以上校護分佈於各地及離島地區,校護對於兒童及青少年預防保健、健康生活型態及健康行為的養成,影響甚大。

        校護職責也包括校園慢性病個案管理,例如較常見的氣喘、心臟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暨高危險群,以及癲癇、血友病、癌症、罕見疾病等,透過完善的個案管理及健康照護網絡之建立,協助其執行自我健康管理或提供必要的照護,除能減少因疾病請假影響學習外,更能增進與同儕的關係,協助其過正常的生活。疫情期間,除確診學生追蹤、快篩劑發放,確診後可能出現的長新冠(Long COVID),應及早預防,提升兒童及青少年之健康識能。筆者曾擔任中華民國學校衞生護理學會理事長及執行國民健康署校園主要慢性病防治及推廣計畫,計畫團隊推動校園慢性病個案管理模式、健康素養導向生活技能融入生活型態、運用巧推(Nudge)順勢而為的力量建立健康行為、執行創意衛教,如健康小學堂之戳戳樂及賓果遊戲、氣喘衛教桌遊、心臟病防治大富翁、心臟病衛教迷宮、減糖抽鬼牌、代謝保衛戰之胖卡等。此外,數位化時代來臨,學校應推動數位化健康管理,設置數位化設備,並建構數位管理平台,讓學生及家長能參與且即時掌握健康及疾病狀況。

        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及需求不斷改變,心理衛生、藥物濫用、兒童虐待、自殺等議題陸續產生,同時面對家庭型態改變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如隔代教養、新住民子女健康等,校護必須更主動、積極扮演領導者、健康促進者、個案管理者、健康服務者、教育者、溝通者、輔導者及行動研究者等多元角色,為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把關,並為奠定國家基石做出護理專業之貢獻。

 好站連結:

精選圖片 |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