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護理榮譽學會(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為全球第二大護理組織;宗旨為追求卓越的最高學術護理團體。百週年總會理事長Kenneth Dion提出要大膽(be bold)走出舒適圈的呼籲。盱衡台灣情勢,身為中華民國分會的理事長,我提出幾點看法。
(1)經濟思維:護理人員應理解薪水、收益、資源都與權力息息相關。護理人員是最被信賴的職業之一,更應該精通經濟學以及權力的語言,運用護理專業價值與經濟思維,讓護理成為一個收益單位,包含精算護理工作收益、提供加值服務、大膽創業,讓決策者從實證科學中,更加認識護理的經濟效益與價值。
(2)科技手段:護理是擁有最佳科技使用者經驗的專業,更應精通科技語言,大膽地以戰略角度,與科技開發及利益團體對話,在影響脈絡中扮演更多元角色。現今強調人工智慧(AI),然而科技始於人性,應運用人文智慧(humanistic intelligence),包括深刻與人相處的經驗、人因工學,提出需求規格、使用脈絡,以修正行為產生實質的健康效益。因此,護理需強化養成教育的基礎訓練、建構跨領域對話平台,大膽地鼓勵創新、創業,讓社會、專業及個人受益。
(3)守護情懷:護理專業應正面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全球節能減碳風潮。貧窮是健康最大決定因子之一,SDGs的終極目標為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包含金錢、尊嚴及知識。守護所有民眾、病人、家屬以及社區的尊嚴,是護理長期訓練下的專業素養。然而知識上的貧窮,例如弱勢族群在醫療體系中知識不對等,更需要護理人員更多關注。護理人員可運用跨文化新知建構模組:從賞欣式尋訪( appreciative inquiry)之在地釆風,繼而透過專業聚焦、對談確認、轉譯成形,最終落地拓展而實現。
經濟思維、科技手段、守護情懷都需要護理人員的前瞻思維及大膽突破,在後疫情時代,人與自然、人與人產生新的距離規範,需要發展非接觸式的創新照護模式以及監測系統,並因應偏鄉科技的新需求。護理人員需要更大膽的看見、聯合、與實踐護理專業價值,當我們承諾追求卓越,跨出舒適圈的勇氣,這就是護理首發的心法。
好站連結:
精選圖片 |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