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6年大腸直腸癌即位居台灣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直腸癌病人因治療所需,常會在腹壁上留置暫時性或永久性腸造口。臨床上,當病人非預期性接受腸造口治療時,除面臨身心巨大衝擊,倘若照顧過程發生腸造口合併症,恐影響病人之復原、自我調適與生活品質。
全國約10%大腸直腸癌病人於作者服務的醫院接受治療照護,其中約40~50%病人需接受暫時或永久性腸造口。2018年本院護理團隊啟動「腸造口全人整合照護計畫」,依病人多元照護需求,整合大腸直腸癌醫療照護團隊,包含傷口造口護理師、個案管理師、護理師、專科護理師、醫師、心理師及營養師等,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照護,讓病人不再畏懼腸造口照護。照護策略包括:(1)導入個案管理模式並輔以個案管理資訊系統,由個案管理師進行個案治療計畫追蹤與指標監測管理。(2)傷口造口護理師執行造口術前精準定位,讓術後腸造口留置在病人腹部理想的位置,避免日後居家造口貼袋困難固定而脫落及造口周圍刺激性皮膚炎等,並運用多元化教材提升病人及家屬造口居家自我照護技能。(3)依個別飲食習慣,提供腸造口營養計畫以維持術後良好營養狀態。(4)入院8小時內及每週進行病人情緒評估,適時由身心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介入關懷,維護其心理健康。(5)提供病人個別化腸造口清潔衛材組合包,確保腸造口周圍皮膚照護完整性。(6)發展腸造口周圍皮膚損傷分類評估工具及結構化紀錄,提供護理師即時監測,降低腸造口合併症發生。(7)結合資訊科技創建『手機APP-腸造口居家照護』,當病人對腸造口照護有疑問時,可透過拍照上傳,系統自動進行造口分級比對及提供照護建議,讓病人即時掌握自身健康狀況,並有效降低其焦慮及重返醫院之頻率。
因應疾病型態複雜化及醫療科技進步,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跨專業整合之持續性照護模式,透過團隊分工合作、照護流程及資訊整合、以及導入數位科技強化個人化自我照護知能,以滿足病人多元化健康照護需求,並創造醫療照護的價值。
好站連結:
精選圖片 |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