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ClinicalTrials.gov網站上已有超過1000個COVID-19相關研究,但醫界、民眾、及政府該如何理解這些結果?第一,評估研究結果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有的研究沒有對照組,或比較不同劑量,但缺乏真正的對照組;這些都將限制研究結論,甚至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以得知真正的效果。第二,很多正在進行的研究都是在更了解疾病訊息前即已設計好,許多重症患者症狀不同,包括缺氧、嚴重發炎、及凝血,而根據治療的時間及病程,治療效果可能不同。許多正在進行的試驗規模有限,可能無足夠的檢定力進行更細緻的分析。第三,大部分研究設定的結果為症狀緩解、實驗室或影像數據改善、或減少使用呼吸器,僅少數研究可比較死亡率的差異。儘管這些都是重要的臨床結果,呼吸器的使用也與死亡率有關,但客觀並準確地描述這些結果對提高存活率的意義也很重要。第四,即使一項成功的試驗僅減少死亡率5%至10%,至少也要10至20名患者接受治療;差距越小則需要越多的患者,這對許多醫師及患者而言,是一項挑戰。第五,大部分的試驗都是針對治療,即使有臨床上的重要結果,也無法解決預防的問題。大部分試驗的結果,可能也無法應用在對未來幾個月疾病發生的示警,或預防未來疾病的激增。第六,如果研究者能夠共享資料,增加對可能治療方案的了解,以改進未來的試驗,將會更有幫助。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莊淑鈞博士摘要整理)

Author:Howard Bauchner, Phil B. Fontanarosa.
原文連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5696?resultCli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