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於新冠肺炎的臨床症狀、療程、治療方案和新冠肺炎病毒致病機制等,均不明療;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前幾周,關於疾病本身及其治療方案,大多是從非科學證實或小規模的個案報告得來, 在現今醫療系統電子化的年代,隨著臨床試驗研究數量和即時資料的增加,這些電子資料均獨立保存在各自的醫療系統中,如何整合各國關於新冠肺炎的臨床相關資料,提供學界和產業界充足的資料,對於了解疾病本身和新冠肺炎病毒十分重要;先前關於重症治療方面,自1996年起,已建立一套關於資源共享的重症治療醫學資料[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MIMIC)]的模式可提供給學界及產業界,成立資料共享平台模式做參考,雖然學術研究有著資料獨佔性、研究規範、資金籌措和研究成果發表的壓力等種種限制,但這些並不能阻礙資料共享模式的建置的形成; 面對新冠肺炎對全球所造成的威脅,臨床及學界應藉由此次經驗,了解資料資源共享的重要性、及時性和必要性,才能達成雙贏,並為廣大民眾帶來福祉。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蔡慧如博士摘要整理)

Author:Christopher V Cosgriff, Daniel K Ebner, Leo Anthony Celi, et al.
原文連結: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g/article/PIIS2589-7500(20)30082-0/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