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已有許多研究探討感染SARS-CoV-2「急性期後的後遺症」(post-acute sequelae),或稱為「長新冠」 (Long COVID),但目前還不清楚接種疫苗的人若發生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BTI)是否也會出現此後遺症。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使用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國家醫療保健數據庫建立了一個隊列 (cohort),涵蓋33,940BTI患者和沒有SARS-CoV-2感染證據的人作為對照組,包括當代組(n = 4,983,491)、歷史組(n = 5,785,273)和接種疫苗組(n = 2,566,369)疫苗接種者的定義是完成兩劑輝瑞BioNTech、Moderna疫苗或單劑Johnson & Johnson疫苗。感染後6個月時發現,與當代對照組相比,在感染的30天之後,患有BTI的人表現出更高的死亡風險(HR = 1.75, 95% CI 1.59-1.93) 和至少一項急性期後的後遺症的風險(HR = 1.50, 95% CI 1.46-1.54),影響系統包括:心血管、凝血和血液相關、胃腸道、腎臟、心理健康、新陳代謝、肌肉與神經;若與歷史對照組和接種疫苗的對照組相比,結果也是一致的。與以前未接種過疫苗的SARS-CoV-2感染者(n = 113,474)相比,BTI患者的死亡風險(HR = 0.66, 95% CI 0.58-0.74)和出現急性期後的後遺症風險(HR = 0.85, 95% CI 0.82-0.89)都比較低。

🟦結論: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顯示,感染前接種疫苗只能在急性期後提供部分保護。因此,單靠施打疫苗的策略並不是降低長新冠發生的最佳方法。研究結果強調,即使接種了疫苗仍必須加強預防突破性感染,此外對BTI患者也需要發展急性期後的後遺症照護。


撰文者補充:

1. 此研究期間為2021年1~10月,因此尚未涵蓋從2021年底到目前流行的Omicron感染後的狀況。

2. 研究中所有分析的急性期後的後遺症沒有區分「嚴重程度」。因此,即使接種疫苗僅能將後遺症的發生風險降低大約15%,但對症狀程度的影響則未知。

3. BTI患者僅完成接種了2劑mRNA疫苗基礎劑(或單一劑Johnson & Johnson疫苗),因此尚不清楚追加劑對長新冠的保護力如何。

4. 不同的研究機構或是衛生單位對「長新冠」的定義不同,目前也沒有統一的診斷工具或是生物標誌可以確認感染者是否出現長新冠。因此,長新冠的發生率在不同研究之間差異頗大;接種疫苗對預防或降低長新冠的保護力也不盡相同。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1)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profile of post-vaccination SARS-CoV-2 infection in UK users of the COVID Symptom Study app: a prospective, community-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Infect Dis 2022;22:43 (DOI: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1)00460-6)

(2) Trajectory of long covid symptoms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 community based cohort study. BMJ 2022; 377:e069676 (DOI:https://doi.org/10.1136/bmj-2021-069676)

(3) Six-month sequelae of post-vaccination SARS-CoV-2 infec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10,024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2;103:154
(DOI:https://doi.org/10.1016/j.bbi.2022.04.013)

(4) 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long COVID: A rapid evidence briefing. The 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https://reurl.cc/zZQpzV)


撰文:齊嘉鈺 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 國家衛生研究院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作者:Ziyad Al-Aly, Benjamin Bowe & Yan Xie
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1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