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刊登英國大型生醫資料庫UK biobank的核磁共振腦造影資料顯示:感染covid-19的大腦皮質厚度會顯著地減少。
❗️這項研究為什麼重要?
這項研究中將近800位的受試者,都是在疫情之前就有做大腦核磁共振檢查的。具有感染者與非感染者在疫情/感染之前與之後的實驗組-對照組的比較。研究中covid-19的受試患者大多是輕症或無症狀的,這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大部分感染者的樣貌。而這項研究中顯示影響的腦區,也有助於解釋在許多covid-19 患者長期嗅覺與味覺異常、頭痛、記憶力問題的症狀。
📊研究設計
- 研究對象來自英國最大型的生醫資料庫UK Biobank,受試者平均年齡是51-81歲。
- 401感染者:在2020年3月-2021年4月間感染。其中有15位(4%)住院治療以及2位接受急重症治療。他們前一次作為基準的腦部核磁共振是在3年前做的,而在確診後平均4.5個月再次接受腦部核磁共振造影
- 384位對照組:他們的年齡、性別、種族、量測核磁共振的時間、血壓、糖尿病、肥胖程度、抽菸、社經地位的比例與感染者也大致相等
📈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什麼發現?
雖然不是所有的染疫者都有以下感染後大腦的變化,但是染疫者平均而言:
- 眶額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海馬旁迴(parahippocampal gyrus)厚度減少,這些是與嗅覺有關的腦區。
- 與初級嗅覺皮質(primary olfactory cortex)相連區域的組織損傷。
- 全腦體積減少、腦脊髓液體積增加。
- 執行複雜任務的能力下降,並且與小腦負責認知功能的crus II萎縮有關。
和對照組相比,染疫者在這兩次的腦部影像掃描多了0.2-2%的灰質萎縮或組織損傷。這項研究在排除住院的病人,只比較輕症患者的大腦影響時,結論同樣具有統計顯著的意義。雖然這項研究只有11位得到流感(非coivd-19)肺炎的受試者可以做比較,但他們大腦的改變並沒有上述covid-19患者大腦改變區域,這也是上述腦區變化可能是只與covid-19相關的佐證。
📊可能的解釋
研究團隊認為covid-19直接或間接影響大腦結構的原因可能有:
- 嗅覺喪失相關的感覺神經刺激減少
- 神經發炎與發炎反應
- 病毒直接感染腦細胞
🔒研究的侷限
- 這項研究中的感染者當時還沒有任何的疫苗,而且感染的病毒株絕大多數可能是alpha變異株。因此對於其他delta、omicron變種、以及施打疫苗後的染疫者,大腦的影響是否也會和本研究相同,仍是需要更多研究。
- 研究對象大多是白種人、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兒童是否也有類似的大腦改變也屬未知。
- 兩次的核磁共振檢查,雖然可以檢視染疫後大腦的改變,但是這項改變是不是可以恢復的?仍需要更長期的追蹤。
📖 論文全文:
- Even Mild COVID-19 May Change the Brain. JAMA. 2022;327(14):1321-1322.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90595 - Brain changes after COVID revealed by imaging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503-x - SARS-CoV-2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ank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69-5
撰文:林煜軒 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