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 standing by the window. Pregnant looking at photo. Woman expecting a baby.

在美國已經有許多孕婦接種mRNA新冠疫苗,但是到目前為止關於安全性的報告很少。本文是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以及食品藥物管理局多位專家學者共同發表的分析報告。

由於在美國接種疫苗的人都會透過 ” V-safe ”手機 APP,在注射後登記自己的健康狀況,並交由「疫苗副作用回報系統」(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分析。作者擷取系統中自2020年12月14日到2021年2月28日的孕婦資料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這段時間裡系統總共收到35691名,年齡分佈在16至54歲之間的孕婦的回報資訊。與一般女性相比,孕婦無論注射的是BNT還是Moderna疫苗,回報注射部位疼痛的比例較高,其他如頭痛、肌肉痠痛、畏寒、發燒等的比例則相對較低。以上這些症狀都是打完第二劑後更常見。其中,不到1%的孕婦接受第一劑疫苗注射後,發燒超過 38°C;接受第二劑疫苗之後,有將近8%的孕婦發燒超過38°C。另外,孕婦接種第二劑之後相對較容易出現噁心、嘔吐,其他大致上與一般未懷孕者並沒有太大差異。

到今年2月底前,V-safe的孕產委員聯繫了系統中的5230名孕婦,最後符合分析條件的有3958名,其中有3719名(94%)是醫護人員。將近三成的孕婦是在第一孕期中施打疫苗,在第二孕期接種的佔43%,第三孕期佔26%;這3958名施打疫苗的孕產婦在研究期間有827位結束妊娠,其中順利生產的有712位(86.1%),因自發性流產而結束妊娠的有104位(12.6%),與一般懷孕20週以內的自發性流產發生率10%~ 26%相比,風險並未增加。而順利生產的孕婦幾乎(98.3%)都是在第三孕期施打第一劑疫苗。接受疫苗注射的孕產婦發生早產的機率約9.4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約3.2%、胎兒有先天性異常的比例為2.2%,這都與過去一般孕產婦的數據接近。而有先天性異常胎兒的孕婦都不是在受孕前後或是第一孕期中施打疫苗。

因此,在接種 mRNA Covid-19疫苗的孕婦安全性初步分析報告中沒有發現特殊的風險。但是,有必要進行更多的長期縱向追蹤,包括對懷孕早期接種疫苗的孕婦,以了解包括孕婦、產婦和嬰兒的狀況。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作者:Tom T. Shimabukuro, Shin Y. Kim, Tanya R. Myers, et al.            
連結: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104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