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由來自倫敦大學學院醫院及伯明翰大學血液科、倫敦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等醫師、學者共同發表,針對大規模施打牛津/ AZ (ChAdOx1 nCoV-19)疫苗後,零星地出現極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患者,報告其臨床特徵、可能的機制及治療建議。

 

■  背景:接種對抗SARS-CoV-2的疫苗是控制Covid-19大流行的主要方法,在一年之內已開發出數種疫苗並已交付數百萬劑。目前疫苗上市後不良事件的報告是至關重要的。

■  方法:作者報告了23例在接受第一劑AstraZeneca及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 ChAdOx1 nCoV-19疫苗6至24天後(中位數12天)出現血栓和血小板減少症的患者,其臨床和實驗室特徵,並且提出一種新的潛在機制和治療的策略。

■  結果:一共有22例患者出現急性血小板減少和血栓形成,主要是腦靜脈血栓,還有1例患者表現為單獨的血小板減少症及出血。23例病患的年齡中位數是46歲(21~77歲),其中16名(70%)不到50歲。女性佔了61%。除了一名病患之前曾發生深部靜脈血栓,另一名曾使用複方口服避孕藥外,其他都沒有先前血栓形成性疾病或是健康問題。所有病患的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呈現正常或偏低,而D-纖維蛋白原雙元體(D-dimer)則升高。沒有病患具有「血栓形成體質」(thrombophilia)的證據。以ELISA方式檢測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抗體在22例患者中呈陽性(1個模棱兩可的結果),1例患者呈陰性。根據這些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徵,作者建議避免使用血小板輸注治療,以免血栓的風險惡化,並且在首次出現相關症狀時應考慮使用非肝素抗凝劑(nonheparin anticoagulant agent)和靜脈內免疫球蛋白治療。

■  結論:對抗SARS-CoV-2的疫苗仍是控制Covid-19大流行的關鍵。在使用ChAdOx1 nCoV-19疫苗後可能發生與肝素治療無關的致病性PF4相關症候群(PF4-dependent syndrome)。因為患者必須接受適當的治療,所以快速鑑別發生此一極罕見的症狀非常重要。

 

註釋:作者在文章中建議施打疫苗後5~30天出現血栓及血小板低下的病患檢驗及處置流程(圖2)。轉譯如下: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作者:Marie Scully, Deepak Singh, Robert Lown, et al.
連結: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105385?query=recirc_artType_railA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