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疾病大流行已導致全球醫療危機和健康資源緊張。隨著從COVID-19中恢復的患者人數的增長,對相關後續醫療保健問題的了解十分重要。COVID-19現在被認為是具有多樣性臨床表現的多器官疾病。與其他冠狀病毒流行病倖存者描述的急性期後病毒綜合症相似,在急性COVID-19後持續和長期影響的報導不斷增加。患者倡導團體中許多成員認為自己是「長期搬運者」,闡釋急性COVID-19後的長期症狀。這是一種以持續發作和/或自發病4週後開始出現遲發性或長期併發症為特徵的綜合症。本文由來自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及麻州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醫師/學者等共同整理,提供了有關COVID-19急性期後,病理生理及其器官後遺症的最新文獻的綜述,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種新疾病的自然史和病理生理變化。作者並討論了對COVID-19倖存者進行多學科護理的相關考慮因素,同時提出了一個框架,用於識別COVID-19急性期後的高危人群,藉由專門的COVID-19醫療診所進行協調管理。
■ 譯註:
「長期搬運者」(long haulers):在SARS-CoV-2感染後急性症狀已明顯緩解,但是後續卻出現持續很長時間的慢性症狀。經歷這些狀況的人們被稱為「長期搬運者」。從其他研究也發現,這一類的病患不只發生在從COVID-19嚴重疾病中恢復的人,也會發生在輕度和中度疾病恢復的患者,這些慢性症狀包括:嚴重的疲勞、呼吸急促、心律不穩、頭暈、疲勞、頭痛、血壓波動以及認知/記憶問題等等,一直伴隨者病患長達數月之久,揮之不去。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Author:Ani Nalbandian, Kartik Sehgal, Aakriti Gupta, et al.
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1-01283-z
■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研究:3成患者染疫癒後留遺症 累、焦慮甚至掉髮
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4/5336941?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