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llain-Barré症候群(GBS)是一種周邊神經急性發炎反應,嚴重會導致持續的癱瘓;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需要重症加護病房及氧氣治療。個人罹患GBS機率約1/1000,每年發生率約每10萬人口1.7人。約一半GBS患者曾有過感染史,而2/3的人曾有過感染症狀;而最常見的誘發感染源為引起腸胃炎的Campylobacter jejuni。 GBS與SARS-CoV-2流行及疫苗引起注意是因為,1976年美國禽流感時,福特總統迅速批准疫苗施打,在疫苗開始施打的6周內即出現預期7.6倍的GBS個案,約每10萬接種人口多出近一例;在未清楚闡明GBS與疫苗接種相關性前,這項計畫即喊停。

但從統計學角度來看,在10億人口中,每年偶發GBS案例約17,000例,每6周約1962例;在即將展開的大規模疫苗施打計畫中,不可避免的將有成千上萬由其他因素引起的GBS個案出現,在時序上似乎會與COVID-19疫苗的接種有關。因此,對監管機關、藥商、媒體和民眾而言,應該認識到,偶發狀況將不可避免地在疫苗接種期間偶然發生,即使在接種期間出現大量GBS個案,也未必代表因果相關。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莊淑鈞博士摘要整理)

Author:Michael P Lunn, David R Cornblath, Bart C Jacobs, et al. 

連結: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dvance-article/doi/10.1093/brain/awaa444/603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