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的大流行預期會對民眾心理健康產生深刻且持久的影響。公共衛生單位為了降低疫情對心理健康的衝擊,在擬定應對措施或資源分配等決策時,應參考嚴謹的調查資料,了解疫情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形式、程度及易受影響的族群。目前雖然已經有些快速收案的調查結果可參考,但這些採用非機率抽樣方法(non-probability sampling)的研究分析結果通常會有偏差。舉例而言,若採用網路線上調查,參與者通常為對此議題有興趣者; 另一方面,容易受到疫情影響的族群,如年長者、心理疾病患者、生活條件較差的學童等,由於不是網路的慣用者,不容易被線上調查研究所觸及。英國疫情心理健康研究團隊建議,研究者需採用嚴格的採樣方法,從所有民眾中採樣,才能沒有偏差的描繪民眾心理健康受疫情影響的盛行狀況。此法雖然需耗費更多的人力及經費,但所得的調查結果是較確實可信的,如此可避免因錯誤結論而導致的錯誤決策,有助把資源投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摘要整理)
Author:Matthias Pierce, Sally McManus, Curtis Jessop, et al.
原文連結: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sy/article/PIIS2215-0366(20)30237-6/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