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高齡化社會的年長族群中,腦與精神疾病,特別是神經退化常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歷程。其伴隨的失智、失能以及相關的健康與生活風險,對個人以及家庭造成莫大的負擔。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探索神經退化的病理與預防機制,而健康與疾病人腦的收集可提供腦科學研究的平台,對於腦與精神疾病的防治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遺憾的是,國內至今並沒有收集國人腦與相關組織的機構。臺灣必須盡速建立腦神經組織庫,趕上世界各國的腦科學研究、精進高齡醫學並參與長照規劃,預防神經退化與精神疾病對於個人、家庭、社會的衝擊。
序言:
臺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的社會,但是在高齡化的社會,長壽並不等於 腦健康。實際上,如果壽命增長,但是腦的功能特別是記憶、認知有了 缺損,其實除了病人本人,對家屬、社會來講,也是非常大的負擔,也 因此,腦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是成為高齡化社會最重要的課題。
如何預防與治療,需要對於腦部的生理、生化、病理有全面性的了 解,從而研發預防與治療的策略。在這一方面,其他器官可以藉由動物 實驗,或者是取得的檢體來做研究,但是人類的腦與動物的腦有相當大 的不一樣,也因此,動物實驗並無法取代人腦的研究。有鑑於這樣的重 要性,先進國家在50多年前,就開始有由國家有系統的建置「腦庫」, 從事腦科學與腦疾病的研究;相對於先進國家,臺灣一直到近年來才開 始有這樣的「腦庫」概念,而臺灣的推動和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其他國 家是由政府由上而下的制度設置,臺灣是由下而上的群體努力。在臺7 灣,自20多年前開始,就有病友感於自身疾病沒有治癒的機會,因此希 望往生之後,可以捐獻腦組織作為病理機制的研究以及藥物的研發。但 是檢視臺灣相關的法規,大部分都在有腦庫的概念之前就已經設立了, 也因此病友的愛心常常無法滿足。
自2016年起,有感於病友的愛心,在熱心的民間團體以及學界的努力之下,開始形成推動臺灣腦庫建置的工作,這些努力得到國家衛生研 究院論壇的認同,選為2019年論壇的主題。非常感謝論壇的支持,以及 衛生福利部的指導,從2019年開始,評估臺灣建置腦庫的可行性。經過 這一段時間的努力,可以確定的是,「臺灣需要腦庫,也有能力建置腦 庫!」希望這一本建言書可以提供政府建置臺灣腦庫的根據。我要特別 感謝,所有腦庫工作小組的夥伴,是大家無私的奉獻,讓臺灣的腦庫有 成立的機會,而這些努力,未來將可以造福所有人的腦健康。(謝松蒼、宋秉文)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