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精神病人社區化照護是世界趨勢,也是近年來重大的精神醫療政策。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社區復健資源及人力的量能增加,但是許多問題卻陸續浮現。例如:(1)缺乏醫院到社區的連續性及衛政、勞政、社政等各種資源的整合;(2)社區復健機構品質良莠不齊、區隔不清且有再機構化現象;(3)未以精神病人與家庭的需求為中心;(4)汙名化與誤解仍然存在;(5)家屬仍承受長期照顧精神病人的責任負擔;(6)身心障礙評估制度並未落實與銜接後續需求。本書藉由專家討論與問卷調查,比較各國精障者社區照護,為台灣精障者之社區照護發展等面向,尋求因應之道。
序言:
107年國衛院論壇「精神病人社區照顧需求探討及評估」議題提出臺灣目前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的六大困境,同時建議未來應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當作整體目標。完整的社區精神醫療體系,應該是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基礎的。108年國衛院論壇議題「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提出四個主軸:(1) 多元:探討社區各種多元模式,包含從醫院至社區、康家等各種模式。(2) 整合:目前照護體系連續性、合作性以及跨部門的溝通等尚未完善,需經由討論改善。(3) 友善:改善汙名化的存在以及突破社會的不友善。(4) 復元:未來病人治療目標應以復元為導向。
本論壇銜接107年議題的成果,108年仍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包括精神科專科醫師、精神科護理、社會工作、臨床心理、職能治療、臺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等專家參與及康復之友聯盟等病人福利團體,針對108年的議題進行多次的意見交流,期望能為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提出更好、更適切的建議。我們也舉辦大型研討會以匯集專家經驗、交換各方意見,並舉辦「精神勇者 無所畏懼」微電影徵求;敦請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代表台灣精神醫學會特別頒發第一屆《特殊精神醫療倡議獎》給公共電視,以肯定「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劇對社會的貢獻;並與康復之友聯盟共同舉辦「接住下一個『應思聰』,社區準備好了嗎?」記者會。
綜合107年與108年的議題,我們再次重申四個建議:(1) 建構一個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顧系統。(2) 提升精神照護機構位階、資源及跨部會合作。(3) 串連各種多元就學、就養、就業的精神照護與社會服務。(4) 建置完整專業社區個案管理團隊。
最後,感謝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的肯定與支持,也感謝所有參與「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議題的委員、政府機關代表、精神康復者代表等,提出對此議題的看法與建議。希望本報告除了能供政府相關部門研議未來政策的參考,也有助於發展更為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