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召集人:李明濱名譽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 研議計畫目的
- 布建整合性憂鬱症共同照護網架構,以精進既有照護計畫,並描繪各縣市因地制宜的憂鬱症照護系統藍圖。
- 規劃縣市憂鬱症共同照護網專業人力、服務模式與教育方案,以落實社區憂鬱症系統化資源整合運用之理想。
- 發展未來5-10 年台灣中長期憂鬱症共同照護網願景。
✅ 研議計畫重點:
本計畫將先分析國內外憂鬱症防治與照護之最新發展、盤點跨縣市憂鬱症照護服務現況與困境、接著進行專家學者議題討論,目標聚焦在發展全國系統化之憂鬱症共同照護網,並提出政策建言。擬建立專家學者團隊分組,研議下列主題:(1) 憂鬱症預防、(2) 臨床診斷、 (3) 治療指引、(4) 社區照護、與 (5) 政策建言。工作小組亦將依憂鬱症辨識、篩檢、診斷、治療、社區照護之歷程,貢獻意見於下列執行重點:
一、 收集憂鬱症相關文獻之最新政策資訊
目前已知歐美先進國家(英/美/加/澳/德等)及亞洲(不丹等)多國皆有國家憂鬱症防治政策報告,本計畫將收集國際發展數據與現況,以掌握國際最新趨勢。
二、 掌握城鄉特性盤點現況
台灣的醫療服務供給現況存在城鄉落差甚大,醫療資源相對貧乏的鄉鎮更須結合社會資源增加社區憂鬱症照護的可能性。本計畫將研議跨縣市憂鬱症醫療服務困境,同時針對民眾需求規劃可行的方案,併入全國系統化共同照護網之規劃,期能有效發展及利用城鄉各自特色、整合社區資源、建立一整合性憂鬱症照護模式。
三、 研析分群分眾因地制宜之精進作法
根據台灣衛生統計結果,憂鬱與自殺在兩性及各年齡層有不同的發展趨勢,未來的全國整合性共同照護網需以群眾為基礎提供服務(national integrative population-based depressionservice model),本計畫將研議分群分眾且縮減城鄉差異的作法,反映民眾需求並提出服務格新辦法,例如在醫療資源缺乏的區域(如臺東、宜蘭等地)培訓憂鬱症支持照護團體種子教師於鄉間直接服務之方案。
四、 形成本土政策與計畫推動藍圖
本計畫將奠基於實證研究及專家學者意見,在考量全面性、選擇性與指標性防治策略基礎之前提下,綜合上述研議結果,發展出適合本土之憂鬱症共同照護模式,並提出政府未來實務推動之藍圖,供政策參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