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之研發、採購與安全性評估政策研議

疫苗之研發、採購與安全性評估政策研議

       我國受限於現有法規及政治因素導致疫苗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以流感疫苗為例,疾管署依工程會函示於流感大流行疫苗預購協議(APA)訂定「未發生大流行時,須將訂金轉換為翌年季節性流感疫苗」之採購標的向廠商進行招標,影響國外疫苗廠商參與投標意願,往往已流標告結;再加上經費短缺的緣故壓低採購價格,更是致使每年採購足量流感疫苗困難的主因之一。然而國有疫苗產業的發展卻由於疫苗開發成本金額龐大、商業利潤不比其他藥品、以及政黨輪替、政策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自2005年政府推動流感疫苗自製計畫以來至今進展有限。目前我國有充足且優秀的疫苗研發人力,但財源上往往依賴政府因應疫情爆發的計畫補助,一旦大流行疫情發生而不及應變,可視為國安層級問題。故加速發展我國疫苗自產能力,制定彈性適宜的國家疫苗政策,以及促進疫苗開發實為當務之急。

議題召集人:蘇益仁教授 (南臺科技大學)

📌 會議報導:「2020年國衛院論壇【新冠疫情的挑戰及疫苗產業的展望研討會】專家會議

📌 國衛院電子報836期:「 2020年國衛院論壇【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緊急開發策略】專家諮詢會議


成果摘要:
  1. 全球各國在WHO、美國BARDA、歐日、CEPI、GAVI、COVAX等結盟以神速行動突破既有法規,加速COVID-19疫苗研發,自2020年三月至十月取得重大進展,史無前例。
  2. 新的疫苗技術平台紛紛出爐,突破以往傳統疫苗開發概念。
  3. 各國政府以PPP精神,提供資金,主導及協調疫苗技術平台、研發、量產、臨床試驗、加速平行審查及分配運送。
  4. 台灣政府自2020年三月中旬即提出台美合作開發疫苗,但在部會間溝通協調,至七月底才通過疫苗採購方案,不利國際合作及國內緊急生產規劃。
  5. 政府法規單位審查雖有改善,但未能以國際標準及PPP精神,如2009年H1N1疫苗, 加速開發。
  6. 台灣學術界提出的技術平台未能及早開發,應該學習美NIH及Oxford等, 未來如何解決有待集思廣義。
  7. 產業界始則觀望,再則受限於研發、臨床試驗平台及資源,無法如國際大廠迅速開發疫苗。
  8. 政府應重新啟動跨部會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
出版品:

瀏覽次數: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