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毒牡蠣、毒鴨蛋、狂牛症等事件發生,許多健康風險議題都引起社會大眾的高度關切,環境健康危害防治、健康管理與也成了重要的政策及民生議題。為降低及減緩此類事件的發生,除了訂定相關環保政策外,針對環境健康危害防治及其風險管理機制,也是極為重要的。同時,未來當有重大環境事件發生時,國家及相關組織單位應如何運作及管理?衛福部在整體政府機關的角色功能主要是維護與提升大眾健康福祉,如何提升民眾環境健康識能,並及早採取相關預防保護措施?本研議計畫也將檢討民眾對於環境健康風險溝通的看法,輔以國際觀點審視目前的盲點,重新定位風險評估,進而建立風險溝通模式,期能在經濟與環保兼顧下,發展雙贏的局面。
議題召集人:
余幸司講座教授(高雄醫學大學)
温啟邦名譽研究員(國家衛生研究院)
成果摘要:
本議題為研議討論風險評估及溝通之內涵學理、原則、名詞定義與風險與利益雙向溝通之技巧,回顧反省批判台灣近年來重大環保健康議題產生負面的結論,共同討論思考改進策略,提出以下重要政策建議如下:
|
出版品:
瀏覽次數: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