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菸品健康危害研議

新興菸品健康危害研議

       吸菸是死亡與失能的重大危險因子,對健康影響甚鉅。但從1976年Russell提出“人因尼古丁而抽菸,但卻因焦油而死”,建議以減少香菸使用、從而減少其造成的傷害作為管理之道,導致以公共衛生為導向的”香菸減害(Tobacco harm reduction)”策略應運而生,惟迄今仍有許多爭議。在此前提下香菸衍生出三類主要的新興菸品:電子菸(E-cigarettes or vaping)、加熱煙(heat-not-burn)及口嚼菸(如Snus)。新興菸品在減害的旗幟下已在世界的傳統菸品市場上攻城掠地,加上其外型酷炫及品味多元,容易得到年輕族群的認同;在此同時,新興菸品造成的危害時有所聞,並因添加大麻或新興影響精神物質(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NPS)而加重其危害。但是,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卻仍允許新興菸品的販售;反觀國內對新興菸品的分類、定位、及上市仍未達成共識。因此本計畫的目的,希望先以回顧、整理新興菸品的由來、訴求、成分、毒理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及世界各國的管理方式,然後由科學實證方式與傳統香菸做比較,並對政府的新興菸品管理做出建言。

議題召集人:李志恒教授(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


成果摘要:
  1. 新興菸品的定義為何,應該明確以法律界定。
  2. 台灣民眾吸菸之盛行率顯著下降,但吸菸總量及人均吸菸量未顯著下降,提供新興菸品減害倡議空間。
  3. 菸害的健康危害考量不僅是致癌性,也包括成癮性和其他器官毒性。
  4. 依據WHO FCTC的精神,具有菸商身分或相關人員或組織,不得參與菸害防制相關會議。
  5. 公共衛生而言,國民健康署於2018與2019年對青少年之吸菸行為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國中生之紙菸、電子煙與紙菸併用電子煙盛行率分別由2018年之2.8%、1.9%與0.8%升高至2019年之3.0%、2.5%與1.1%,高中職生之紙菸、電子煙與紙菸併用電子煙盛行率則由2018年之8.0%、3.4%與1.9%升高至2019年之8.4%、5.6%與3.4%,青少年使用紙菸及新興菸品問題值得注意。
  6. 新興菸品仍具成癮性及毒性,其健康危害程度如何,以及如何界定成癮治療的有效性,均需要進一步研究。
  7. 雖然國際上普遍遵循WHO FCTC公約,但目前國際上並無統一之管制規範架構,惟考量新興菸品對健康可能產生之危害,多仍逐步採取漸趨嚴格之管制模式。
出版品:

瀏覽次數: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