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召集人:
黃璟隆副院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現職:新北巿立土城醫院 院長 )
葉國偉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少保護中心)
高風險家庭分成脆弱 家庭(因貧窮、風險與多重問題,造成 物質、生理、心理、環境的脆弱性,而需多重支持與服務介入之家庭)及危機家庭(發生家庭暴力、性侵害、 兒少/老人/身障等保護等問題之家庭)。根據衛福部高風險家庭通報,通報後只有四成會開案服務,過去的兒少保護機制多偏重三級處置,相對的預警機制及其他服務資源顯現不足。 目前對高風險家庭的輔導介入不僅人力不足, 平均一個社工要負責的案家就將近30戶,再者公私部門(如政府社工與委外機構方土工)權責難以區分,同時風險預判與篩選機制仍需改善 , 社區後續支持系統也未臻完備。
藉由論壇的專家會議讓政府單位與民間組織建立溝通橋樑’也藉助醫療、法務、社政、警政等各領域專家學者的共識與建議 , 建立兒虐醫療及社會照護體系的藍圖,進一步擴大落實及整合相關單位的通力合作,才能確實保護兒童。除了政策法規的擬定與推動以建立完善的保護網 ,同時更需積極推廣讓第一線會接觸兒虐的人員能在兒虐防治的知識, 態度及處理的效能提升,落實論壇的結論與建言。然而預防兒少保護案件增加更是刻不容緩 , 因此以高風險家庭的現況,預警及介入為主題 , 實際探討目前的問題及執行狀況 。
成果摘要:
- 父母親職教育:美國經驗分享為提供在宅親職服務與加強親職教育與技巧
- 增加個案心理輔導員:提供 1社工+1心輔員之個案服務
- 建構友善的親屬安置環境,如支持性服務、親屬共同參與原生家庭重建計劃等;
- 增強寄養家庭照顧及輔導不同類型寄養兒少能力
- 兒少保護創傷復原方案:心理諮商、舞蹈治療、運動培力、動物治療、遊戲治療、重建團體
- 建立兒童死因複審制度:找出可以矯正或避免的致死原因,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 各縣市高風險家庭管理建議有一統合的主責單位負責資料整合與分析,日本經驗兒童相談所,整合兒福官員、心理諮商、律師和警政官員的兒童福利系統
相關連結:長庚兒少保護中心FB
出版品:
瀏覽次數: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