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108年)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108年)
議題召集人:王秀紅教授(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根據衛生福利部醫事管理系統資料顯示,截至106年12月底領有護理人員證書人數計27萬7,321人,執業人數僅16萬3,736人,執業率為59.04%,尚有4成之護理人力未執業;另依現行護理人員法規定,所稱護理人員係指護士、護理師及專科護理師,又護士考試已於102年取消,未來將無此類別。
另為改善醫院護理人員執業環境及減輕工作負荷,衛生福利部自104年起透過將護病比納入醫院評鑑正式項目與連動住院保險診療報酬、105年護病比資訊公開、106年擴大護病比連動加成級距,由3級(9-11%)變為5級(3-14%),自107年12月1日調整為2%-20%;107年預告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12條之1修正草案,訂定醫院護病比規範,惟現行並無我國護病比與照護結果之相關實證成果。
為提升強化護理專業發展,提升護理人力之有效應用,現行護理制度與人力發展之影響有其檢視分析之必要。針對我國護病比照護品質監測、護理人力系統、護理人力進階制度及業務範疇之可行模式進行研析,各類專業團體溝通及共識,並具體就政策與法規的可行性研議,以提供政策制定參考。

成果摘要:

以台灣現況與各種外在影響因素對護理人力發展之影響,提出短、中、長程的前瞻策略政策規畫(近程2020年-中程2025年-長程2030年)。主軸以護理人力的教育、考試、訓練與任用過程,並融合透過人力「輸入(input)─過程(process)─產出(output)」的概念,作為政策建言書的規劃架構;從護理人力之人才培育(護理教育)、護理專業之能力提升(專業認證、進階護理),以至從初級照護、次級急性照護、至三級照護的執業場域(社區護理、醫院護理、長照護理)之護理人力需求;再以科技護理橫貫人才培育、能力提升以及人力需求等層面的教育與應用。

分為七組議題探討並分別提出3個政策目標:

  1. 護理教育
    (1)提升學士學位護理畢業生比率
    (2)提升護理師資的數量及素質
    (3)確保護理教育品質
  2. 專業認證
    (1)整合護理專業認證系統
    (2)立台灣護理專業認證中心
    (3)建立 護理專業發展整合平台。
  3. 進階護理
    (1)增加專科護理師類別與數量
    (2)提升進階護理師之教育準備度至研究所層級
    (3)修改/制定進階護理師執業法規及擴大執業範疇
  4. 社區護理
    (1)回歸衛生所護理師執業範疇人力配置
    (2)推動社區專科護理師進階制度
    (3)發展居家護理所
  5. 醫院護理
    (1)建構正向護理執業環境
    (2)降低護理人員離職率和空缺率
    (3)提升 護理師在醫院的決策影響力
  6. 長照護理
    (1)提升護理人員長照相關知能
    (2)吸引護理人員投入長照服務
    (3)開發創新長照護理服務模式。
  7. 科技護理
    (1)建構產學合作之科技護理教學環境擬真護理資訊系統
    (2)培育本土化護理資訊素養人力
    (3)建立全國性通用版「結構化護理病歷」大數據管理。

108年度完成國內外的文獻蒐集整理,包括國際趨勢、台灣現況發展、焦點問題及政策建議,達成20次分組議題會議和達成小組議題間之連貫,並完成108年度結案報告與政策建言書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