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召集人:
郭耿南(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台灣研究中心)、侯文萱副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台灣自1993年9月開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7.09%,達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訂定之「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2009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上升至10.63%,推估2017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4%,成為WHO所訂定之「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而2025年老年人口估計將達481萬人,將超過全國人口20%,成為超高齡社會,國外已有研究報告,健康識能較差的人其健康結果較差1.5~3倍,在美國更因此產生額外的醫療費用,相當於總醫療支出大約3-5%,故老年人之健康識能是否良好,將影響其老年健康狀況及相關醫療需求。
成果摘要:
以臺灣高齡長者為對象,檢驗歐洲健康識能整合模型。結果顯示男性、教育程度低於國中、過去工作經驗非屬健康相關工作、與家人同住、無子女、居住在北部以及只會講客語或臺語等特質的高齡長者,其健康識能會相對較低,且健康相關成果也會相對較差。因此,政府相關單位應可繼續積極投入此議題的研究並定期調查我國高齡長者的健康識能、建立跨部門的資訊流平台、教導高齡長者如何使用數位科技、建立友善社區資源網絡並鼓勵長者參與社區活動以及醫病共同決策,進而提升我國高齡長者的健康識能並改善其健康成果。
政策建議
一、建立及分享跨部門的資訊交流平台:
建議針對國民健康識能共同建立一個跨部門的資訊交流平台,以分享各部門的研究資訊、調查結果、計畫成功之處以及需要改進空間等。以利政府、民眾與健康醫療單位跨部門的醫病共同決策。
二、提升數位科技的運用:
建議將健康識能納入縮短數位偏鄉落差計畫的科技運用,以提升高齡者者取得資訊的能力。
三、建立全面性評估高齡長者健康識能的方式:
建議未來可將本研究的全面性健康識能整合問卷設計成電腦測驗平台,以利資料存放。
四、建構友善社區資源網絡:
建議協助各鄉鎮建立高齡友善資源網絡並負責定期評估高齡者的健康識能狀態並轉介相關資源單位以獲得適切協助。
五、針對政策制定與健康實務專業人才培訓健康識能課程,鼓勵專業人員設計開發並傳播正確、可取得及易讀的健康資訊,以及在當地社區提供健康資訊服務相關的成人教育課程。
六、鼓勵參與社會活動:
藉此讓高齡長者獲取更多資訊以及為自己的健康負責,進而提升健康成果,並賦權醫病共同政策。
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