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召集人:陳杰峰教授(臺北醫學大學)
以實證研究回顧之方法為基礎,根據第一年計劃中所研擬之方法學,藉由凝聚國內各專科醫學會之意見,進行國內各相關學會低效益醫療項目之研討,並擬訂出各相關學會首次低效益醫療項目清單,進而擴大產生國內各專科醫學會之優先改善的低效益醫療項目及研擬改善策略。
瞭解各國針對低效益醫療之改善策略,並提供其資訊給國內相關衛生單位在研擬或訂定相關策略時之佐證依據。
透過瞭解使用低效益醫療服務所衍生的相關問題(如:可能會傷害到病人、造成醫療成本增加等),期望能喚起國內相關衛生單位或社會大眾的關注與重視,並嘗試一同找出造成其醫療資源浪費之問題。
成果摘要:
一、短期建議:
- 推動臺灣「明智選擇活動」(Choosing Wisely Taiwan)
- 找出造成國內醫療過度使用或醫療資源浪費的原因
- 建立即時評估機制:建立國內醫療服務之評估機制,例如:定期檢討哪些醫療服務項目應要刪減(delisting)或增加(listing)的,可透過80/20法則的概念,也就是20%會影響到80%的費用,根據給付項目的重要性逐一來處理。
二、長期建議:
- 建立國家實證醫學資訊整合中心(Taiwan NICE),並培育人才
- 加強國內醫療人員的實證醫學教育
- 提升民眾健康識能,以落實醫療共同決策(Shared Decision-Making, SDM)
- 建立國內醫療相關管理政策與審查機制:
1.「分級醫療」是提升醫療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建立急性後期醫療(Post-acute Care, PAC),可減輕急性醫療的負擔。
2. 改革「支付制度」是改善低效益醫療的根本,例如:從論量計酬制走向診斷關聯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這種包裹式支付(bundled payment)的制度時,就能使醫師跟醫院開始改變觀念,減少醫療資源耗用。
出版品:
瀏覽次數: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