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使用之效益評估 – 低效益醫療之探討

醫療資源使用之效益評估 – 低效益醫療之探討
議題召集人:陳杰峰教授(臺北醫學大學)

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中明確指出「依據實證醫學研究結果,訂定有效與無效醫療指標,以提升病人照護效果與品質,減少醫療浪費」及「擴大醫療科技評估應用範疇,訂定臨床治療指引,導引正確醫療行為,運用醫療科技評估報告的部分項目,於訂定健保給付項目之不予支付指標及審查注意事項之參考」。值此健康照護體系醫療支出日益成長的時局,如何實踐以實證醫學為基礎的健康照護,並兼顧醫療資源的最佳化使用,已是當前重要的健康議題。

 

成果摘要:
  • 效仿國際趨勢與現行作法,積極發展臺灣擇善運動(Choosing Wisely Taiwan),使政府及社會大眾瞭解到低效益醫療議題之重要性,並一同協助改善,以實現醫療資源使用效益之最佳化。
  • 鼓勵國內各專科醫學會提出其專業領域常見的低效益醫療服務項目,以獲取更完整、可靠之實證資料。
政策建言:
  1. 提供以實證科學為基礎的資料,並建立國家統一實證醫療資訊整合中心(如效仿英國Nation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協助社會大眾對正確醫療的認識。
  2. 建立國內低效益醫療服務之退場機制,可隨時檢視現有醫療服務之效益。
  3. 利用醫院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有助於瞭解治療之成效並可隨時追蹤,以及評估現有臨床診療指引與確認醫療服務之適當性。找出造成國內過度醫療使用低效益醫療之原因。
  4. 定期評估國內現有的臨床診指引,讓醫護人員及民眾獲取最新的診療方式、更好的醫療照護及相關意見,調整現有的醫療行為,促使醫療品質的精準及穩定成長。
  5. 加強國內醫事人員的實證醫學教育,可協助臨床醫事人員跨過知識的鴻溝(Knowledge gap)及臨床執行間的不一致(knowing-doing gap),將也有助於提升照護品質、降低成本、減少浪費。
  6. 落實醫病共同決策並提升民眾健康識能,以降低使用低效益醫療或過度診斷的狀況發生。

 

出版品:

瀏覽次數: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