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召集人:林秀娟教授(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發現與治療的需求日增,希望能由篩檢、轉介通報、評估與早療等各環節,探討提升成效之策略。
成果摘要:
目前各縣市已成立發展遲緩通報轉介中心、個案管理中心、聯合評估中心及早療機構等,然而因涉及中央政府多個相關部會以及各縣市政府,協調整合不易;且存在各種困境,包括專業人員的質與量不足、行政負荷大、家長認知不足、各單位間溝通整合不易、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大等困難尚待克服。嬰幼兒發展黃金期為0~3歲,但3歲前的發現率仍需努力。各縣市所使用的篩檢量表、執行方法及標準不一致,致使品質不一;主管機關雖訂有聯評中心查核項目也有早期療育機構評鑑指標,但各縣市資源不同,而有多種不同的模式,目前仍難以比較各類模式的成效,也因資料庫整合問題仍缺乏佐證成效的本土數據。
藉由論壇平台,經過文獻資料分析、訪談第一線工作者、家長代表,及各領域專家,透過焦點團體集思廣益,提出建言供相關單位參考。
- 涉及中央政府相關部會及縣市政府各局處,需要更多協調整合。
- 資源分布不均、城鄉差距大。經費來源分散且不穩定,應以長期考量並規劃執行策略。
- 各通報中心之統計數據無法依個案整合或串聯。建議建置早期療育醫療資源永續監測系統,以促進早療資源配置。
- 文獻研究,家長最需要的是應付壓力的能力;應加強宣導並提升「以家庭為中心」的概念,並應用至評估服務/療育當中。對於該名詞在國內就有不同的詮釋、定義,對此相關問題應多討論建立共識。
- 心理師及語言治療師人力不足城鄉差距大,建議推動早療相關專業人員的證照制度,可讓體制發展更專業與完善。
出版品:
瀏覽次數: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