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召集人:
陳慶餘名譽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黃國晉院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
為達到健康老化,本研議計畫著眼於整合個人、家庭、社會、與國家政策等,由個體至國家的層次,從預防保健、早期篩檢、急性照護、急性後期照護、長期照護,至末期照護的方式切入,目的在落實老人持續性照護體系,以提供更完整的高齡照護網絡。一方面透過整合性照護積極處理老年症候群及多重慢性疾病,達到減少長者失能進而節省健保支出;另一方面主動介入,提供長者自主健康管理的社區環境與資源,增進高齡者的生活品質,透過第一階段的健康促進理念,讓長者身體與心靈皆能達到健康老化。因此本計畫,主要是延請老年醫學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並與社會企業界結合,進而提出國家因應老化社會來臨之醫療體系的再造策略。

成果摘要:
本議題中對於醫療擁塞的現象與高齡者的關係進行探討,並提出具體建議。首先是預防失能之概念,讓民眾面對老化問題時建立正確的概念,其次,面對高齡者在醫療體系中的困境也提出解套方法,除積極養成老人專業醫療團隊外,透過教育與宣導改變民眾就醫習慣,並建立家庭責任醫師制度,配合即將實施的分級醫療,建立民眾對健康老化的概念。其次,透過建立試辦中心來拉近民眾與社區的距離,提升社區功能,並將宣導長期照護之正確概念,提供相關服務,除可緩解高齡者在醫療系統中的壓力外,也可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達成健康老化之終極目標。
一、醫療保健體系的改造
經由團隊深入探討,發現目前長期照護沒有明確的工作指引,是發展長期照護領域的潛在問題。因此,透過建言書的撰寫與編排,目前也著手準備發展本土化長期照護指引,期待經由這個成果帶給相關從業人員更多的學習資訊,以利醫療體系發展與整合。於建言書中清楚描述不同層級之醫療機構肩負之任務,由家庭責任醫師制度的建立到在地老化的目標,皆已詳述在冊。並提出預防失能之發展方向,以團隊合作為目標,積極維持自主功能,惟政策層面需進一步研議相關配套措施,期待以照護團隊的介入減少失能之比例,驅使高齡者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與增強自我照護功能。透過與社工單位合作,盤點區域醫療資源,配合各機關團體之功能發展整合系統,期待藉由資源整合與共享,使高齡者照護有更完善的措施。
二、社會生活照顧體系的改造
專家會議討論中建議推廣高齡教育與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並配合安寧療護概念宣導,使民眾理解無效醫療與生命末期之需求,維持生活品質。另外,也將安寧療護教育與老人照護教育帶入醫學養成教育中,透過觀念建立達到價值觀的傳遞,使民眾對於末期照護與預立遺囑之概念能更加成熟。另外,專家會議中已邀請產業界人士與會,會中提出發展相關產業之主要需求,未來也將參考其意見提出建言報告。在強化公共醫療體系部分,已針對衛生所轉型議題進行了解,惟行政相關措施需請纓相關人士之意見,進一步了解中。全人照護概念須配合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之發展,期待透過建立信任感、發展夥伴關係與家庭功能的強化等方式幫助高齡者規劃生命歷程,並宣傳早期規畫之概念,為生命末期做準備。透過強化社區功能,推廣人文教育以建立概念,建立高齡者對老化之正向態度,並建立健康老化之概念,邀請長者由自身做起,貢獻自身能力並積極回饋社會,帶領敬老之價值觀。
三、籌建「高齡健康與照護研究中心」
提出高齡健康與照護研究中心之理念與架構,邀請各領域專家協助規劃,並定調研究中心功能與預定服務範圍,期待透過本示範中心達到在地化、社區化與周全性照護之目標。其中特別強調團隊服務與預防失能等概念,結合社區資源,幫助高齡者維持自我照護功能,並邀請醫療界與產業界之先進,共同提出本土化高齡照護之發展方向,期待藉由整合各級資源、提供合適照護團隊、預防重於治療等方向帶領高齡者自我發展。並將成果分享至國家政策研議參考並提供經驗于國內其他醫療社群為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