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出版品


建立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模式  

憂鬱症是導致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它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平均發病年齡為20歲左右,一生中重鬱症盛行率約4-10%,持續性憂鬱症約2.5-5%,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1.5-2.5倍。憂鬱症的疾病歷程與危險因子皆相當複雜,與個人體質、家庭功能、環境因素、以及社會支持等因素有關,早期透過症狀控制及預防策略,有助於疾病復原、防範復發或提升心理抵抗力。本建言書以個案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疇,針對憂鬱症高風險群提出相關策略,集結國內外最新實證基礎與本土專家學者經驗,整合為各章節論述,橫跨憂鬱症個案發現、診斷篩檢、治療指引、及社區持續性照護等主題,並結合本土最新心理衛生政策暨實務發展現況,搭配社會安全網2.0政策,彙整為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建言書。。… Read More


縮短臺灣健康不平等之政策研議 

縮短健康不平等是國家永續發展的基石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明述:「每一個人不分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條件,都享有最高可能水準健康之基本權利」。近十多年臺灣民眾的健康狀況已有顯著進步,雖然2019年國人整體的零歲平均餘命來到80.86歲,但是縣市間仍明顯存在差異,例如最低和最高平均餘命的臺東縣(76.33歲)和臺北市(83.86歲)之差距達7.53歲。因此,本計畫將探討我國推動健康不平等的政策治理,並進一步以健康最弱勢地區臺東縣與健康最優勢地區臺北市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並確認健康不平等關鍵之社會決定因子,並檢視健康福利政策計畫與關鍵社會決定因子之間的相關性,進而研議縮短臺東縣健康不平等的政策建言,以作為其他健康弱勢地區複製政策之參考。… Read More

99
Projects Done
99
Publications

✍ 最新文章

💡 科普新知
⚕️ 護理新知
🗣 活動資訊

🗃️112年度議題

青少年自殺議題及防治策略之探討
青少年自殺議題及防治策略之探討
🔸召集人:李明濱名譽教授
通訊診察治療服務之診所可行性並提出行政管理建議
通訊診察治療服務之診所可行性並提出行政管理建議
🔸召集人:林奇宏校長、陳瑞杰教授/董事長
健保藥物給付多重決策模式
健保藥物給付多重決策模式
🔸召集人:張啟仁特聘教授、蕭斐元教授
長照多元照顧計畫發展-問題清單暨服務措施規劃
長照多元照顧計畫發展-問題清單暨服務措施規劃
🔸召集人:吳肖琪特聘教授、林麗嬋講座教授
塑造大數據應用的友善環境:兼顧個資保護與國家發展的立法方向研議
塑造大數據應用的友善環境:兼顧個資保護與國家發展的立法方向研議
🔸召集人:邱弘毅所長
🔸共同召集人:陳保中所長、陳豐奇副所長
台灣醫療器材CDMO 的未來、產業趨勢及重要性
台灣醫療器材CDMO 的未來、產業趨勢及重要性
🔸召集人:林峯輝特聘研究員
🔸共同召集人:陳家進特聘教授
建構國家健康證據中心之研究
建構國家健康證據中心之研究
🔸召集人:陳杰峰教授
🔸共同召集人:陳可欣副教授、郭耿南講座教授
台灣預防醫學產業分析與營運模式探討
台灣預防醫學產業分析與營運模式探討
🔸召集人:許惠恒副院長、陳秀熙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