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是導致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它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平均發病年齡為20歲左右,一生中重鬱症盛行率約4-10%,持續性憂鬱症約2.5-5%,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1.5-2.5倍。憂鬱症的疾病歷程與危險因子皆相當複雜,與個人體質、家庭功能、環境因素、以及社會支持等因素有關,早期透過症狀控制及預防策略,有助於疾病復原、防範復發或提升心理抵抗力。本建言書以個案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疇,針對憂鬱症高風險群提出相關策略,集結國內外最新實證基礎與本土專家學者經驗,整合為各章節論述,橫跨憂鬱症個案發現、診斷篩檢、治療指引、及社區持續性照護等主題,並結合本土最新心理衛生政策暨實務發展現況,搭配社會安全網2.0政策,彙整為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建言書。。… Read More
縮短臺灣健康不平等之政策研議
縮短健康不平等是國家永續發展的基石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明述:「每一個人不分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條件,都享有最高可能水準健康之基本權利」。近十多年臺灣民眾的健康狀況已有顯著進步,雖然2019年國人整體的零歲平均餘命來到80.86歲,但是縣市間仍明顯存在差異,例如最低和最高平均餘命的臺東縣(76.33歲)和臺北市(83.86歲)之差距達7.53歲。因此,本計畫將探討我國推動健康不平等的政策治理,並進一步以健康最弱勢地區臺東縣與健康最優勢地區臺北市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並確認健康不平等關鍵之社會決定因子,並檢視健康福利政策計畫與關鍵社會決定因子之間的相關性,進而研議縮短臺東縣健康不平等的政策建言,以作為其他健康弱勢地區複製政策之參考。… Read More